【解析】 在这里老子指出物欲文明生活的弊害。他目击上层阶级的生活形态:寻求官能的刺激,流逸奔竞,淫佚放荡,使心灵激扰不安。因而他认为正常的生活是为腹不为目,务内而不逐外。俗语说:“罗绮千箱,不过一暖;食前方丈,不过一饱。”物欲的生活,但求安饱,不求纵情于声色之娱。 为腹,即求建立内在宁静恬淡的生活...
故去彼取此——去彼,去目眩,去“有之以为利”,利,超过便利即为锋利;取此,取满腹,取“无之以为用”。圣人顺应生命规律,取生命所需,不取生命所不需,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尧舜禹既是具有伦理道德方面的理想人格的古昔圣王,又是治国平天下的君主楷模。以至于后来的儒家和墨家都以尧舜禹为号召,而且在整个封建时代,从未有人怀疑过尧舜禹他们在历史上的存在和他们的业绩。古代廉政思想真正兴起,是在奴隶制时期。自从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后,加上商、周、春秋和战国时期,这是历史上...
一天到晚都想着它,为它失眠,为它哪里也不敢去,还为它破费,这样的生活还有意思吗?这正如老子所说:“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因此,古时候高明的圣人治国,只求吃饱穿暖,不求声色之娱,舍弃那些对身心健康有害的东西,求取那些有利于修身养性...
《道德经》第十二章通行本原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译文:色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音调嘈杂,使人听觉失灵;食物丰盛,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激荡发狂;珍贵难得的货物,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
这一章的最后,老子说“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为腹为目,都是代指。为腹,指的是追求吃饱穿暖之类的基本欲望的满足;为目,指的是追求声色犬马之类的奢侈欲望的满足。去彼取此,指的也就是去掉“目欲”而留取“腹欲 ”,换一种说法也可以讲成“去奢取寡”,实际上老子在这一章所倡导的观念就...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爽,差失也,失口之用,故谓之爽。夫耳、目、口、心皆顺其性也,不以顺性命反以伤自然,故曰盲、聋、爽,狂也。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难得之货,塞人正路,故令人行妨也。
第十二章 [原文] 五色①令人目盲②;五音③令人耳聋④;五味⑤令人口爽⑥;驰骋⑦畋猎⑧,令人心发狂⑨;难得之货,令人行妨⑩;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⑾,故去彼取此⑿。 [译文]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
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译文第十二章 [原文]五色①令人目盲②;五音③令人耳聋④;五味⑤令人口爽⑥;驰骋⑦畋猎⑧,令人心发狂⑨;难得之货,令人行妨⑩;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⑾,故去彼取此⑿。[译文]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
这是老子《道德经》所要阐述的一条主线。在后面的章节里大家就可以看到。 凯佩尔 评论第12章 去彼取此:目前对本章感悟是“完善认知,抑制情绪”。 白衣吹水 评论第12章 去彼取此:腹者,体之所需以载神也。目者,体之所欲以乱神也。圣人去其害而取其利,故为腹不为目。 §残月破晓 评论第12章 去彼取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