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开宗明义,开门见山地提出了“道”的概念。老子通过对宇宙和人生深刻观察与深入领悟,指明“道”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只是为了称呼的方便,才不得不赋予它“道”这样一个称谓。“道”的涵义博大精深,不仅可以从哲学的角度思考,还可以从人...
经典解读 本章开宗明义,开门见山地提出了“道”的概念。老子通过对宇宙和人生深刻观察与深入领悟,指明“道”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只是为了称呼的方便,才不得不赋予它“道”这样一个称谓。“道”的涵义博大精深,不仅可以从哲学的角度思考,还可以从人生境界的角度解读。 一天,在灵鹫山上,大梵天王将一朵金婆罗花献...
【翻译】:少说话,合乎自在本相。狂风刮不了一清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兴起风雨的是谁呢?是天地。天地都不能长久, 何况人呢?所以,从事于道的人就认同道,有德的人就认同德,失丧的人就认同失丧。认同道的人,道便悦纳他;认同德的人,德便欢迎他;认同失丧的人,失丧便拥抱他。信心不足,才有不信。
清静无为可以作为天下的准则。 名家注解 河上公:大直,谓修道法度,正直如一也。如屈者,不与俗人争,如可屈折。大巧,谓多才术也。如拙者,亦不敢见其能。大辩者,智无疑;如讷者,口无辞。 王弼:随物而成,不为一象,故若缺也。大盈充足,随物而与,无所爱矜,故若冲也。 朱元璋:清静为天下正,此言理道之...
名家注解 河上公:得宠荣惊者,处高位如临深危也。贵不敢骄,富不敢奢。失宠处辱惊者,恐祸重来也。有身,忧其勤劳,念其饥寒,触情从欲,则遇祸患也。无身,得道自然,轻举升云,出入无间,与道神通,当有何患? 王弼:生之厚,必入死之地,故谓之大患也。人迷之于荣宠,返之于身,故曰大患若身也。
名家注解 河上公:上善之人如水之性。水在天为雾露,在地为源泉也。众人恶卑湿垢浊,水独静流居之也。水性几于道同。水性善喜于地。草木之上,即流而下,有似于牝,动而下人也。水深空虚,渊深清明。万物得水以生,与虚不与盈也。水内影照形,不失其情也。无有不洗,清且平也。能方能圆,曲直随形。夏...
经典解读 在本章中,老子将辩证法运用于社会生活领域,指出:大道与仁义,智慧与大伪,六亲不和与孝慈,国家昏乱与忠臣,前后两者之间相反相成,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老子认为,执政者失道、失德,才导致仁义、大伪、孝慈、忠臣等的出现。若大道...
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也① 非恒道也②。名可名也③ 非恒名也。无名④ 万物之始也 有名⑤ 万物之母也⑥。故恒无欲也⑦ 以观其眇⑧ 恒有欲也 以观其所徼⑨。两者同出 异名同谓⑩。玄之又玄⑾ 众眇之门⑿。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 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 ...
《道德经》第一章原文、翻译(译文) 注释及延伸阅读 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也①,非恒道也②。名可名也③,非恒名也。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⑿。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
名家注解 河上公:曲己从众,不自专,则全其身也。屈己而申人,久久自得直也。地洼下,水流之。人谦下,道归之也。自受弊薄,后己先人,天下敬之,久久自新也。自受取少则得多也。天道佑谦,神明托虚。财多者惑于所守,学多者惑于所闻。 王弼:自然之道,亦犹树也。转多转远,其根转少,转得其本,多则远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