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者常乐”源于老子《老子·俭欲第四十六》——“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意思是说:罪恶没有大于放纵欲望的,祸患没有大于不满足的,过失没有大于贪得无厌的。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觉得快乐的。请以《知足者常乐》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相关知识点...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春秋《老子?四十六章》 【作者:/来源:】 【注译】罪:罪过、罪行;可:认可、许可;可欲:放纵欲望;欲得:渴望得到。全句译意为:罪孽没有再大于任情纵欲,祸患没有再大于不知满足,罪过没有再大于贪得无厌。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罪:罪过。可欲:尽情放纵欲望。祸:灾祸。疚:过错。欲得:想要得到。最大的罪过在于尽情放纵,不断满足自己的私欲,而最大的灾祸莫过于永不知足,最大的过错莫过于总想得到。要知道欲望无止境,人一旦贪婪成性,最后就会迷失自我,招来灾祸。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今天分享的一句道德经是“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恒)足矣。”出自《道德经》第四十六章。 “祸莫大于不知足”,没有比不知足更大的灾祸了,“咎莫大于欲得”。咎的意思是罪过。欲得直译是想要得到,也就是满足欲望的意思。没有比满足欲望更大的罪过了。帛书版《道德经》在...
B知足知止 “知足者常乐”源于老子《老子·俭欲第四十六》的“罪莫大于可欲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意思是说:罪恶没有大于放纵欲望的,祸患没有大于不满足的,过失没有大于贪得无厌的。所以知道知足知道适可而止的人,永远是觉得快乐的。 知足知止:知道知足知道适可而止。反馈...
本题所给的三个材料讲述了“知足”与“不知足”的关系。正是因为人类的不知足,才能实现如此多科技突破,促进社会发展。写作时对于知足和知不足的关系,概念界定要清晰,我们不妨做如下论述:有时候,我们应该提倡“知足之足常足”,因为人没有过多的要求就能时常觉得满足。但对于年轻人来说,或者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不...
《老子·俭欲》中写道: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意思是说:罪恶没有大过放纵欲望,祸患没有大过不知满足;过失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知道适可而止才是知足,才能长久地...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老子这句话表达的思想是()。A.人要能够控制自身的贪欲,不能因私废公B.人要有自知之明,适可而止C.人要
老子教导我们要寡欲,谓之:“罪莫大於可欲,祸其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人若怀有“可欲”、“不知足”之心,则有了贪念;只有“知足”带来的满足感,才是真正的满足。老子指出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沉醉於声色犬马和口腹物欲会使人神昏意乱,使身体的感官...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老子》四十六章 说典释义: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连年不断,给社会生产和百姓生活造成了严重灾难。这是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的时代,连怀胎的母马都要被送上战场,以致产驹于野外。老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