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莫大于不知足”,没有比不知足更大的灾祸了,“咎莫大于欲得”。咎的意思是罪过。欲得直译是想要得到,也就是满足欲望的意思。没有比满足欲望更大的罪过了。帛书版《道德经》在这两句前面还有一句,“罪莫大于可欲”,与这两句的意思差不多。都是在说欲望是最大的罪过,不知足是最大的灾祸。 《道德经》认为...
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老子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所以,要顺其自然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老子.八十章》),他不主张去欲、无欲、绝欲。但是,对于自然之外的人为欲望,即人们常说的身外之物,如声色犬马、财物名利之欲,就必须减少到最低程度,根绝了私欲就可以得到安静(...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春秋《老子·四十六章》释义:罪孽没有大过任情纵欲的,祸患没有大过不知满足的,罪过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的。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要坚守道德底线,常思贪欲之害,经受住各种诱惑的考验,以德润身,树立一身正气。这段话的意思是...
(60分) 材料一: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老子·第四十六章》 ) 材料二: 天下有道,知足知止,无求于外,各修其内而已 。 (三国魏 ·王弼) 材料三: 知足是一种境界和智慧,人们也常说“知足者常乐” 。然而,纵观...
原文: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译文:诸侯国具有好的治国政治措施,原来走动的马匹就只能起到用马粪肥田的作用了;诸侯国没有好的治国政治措施,从事征战的兵器和马匹只能生存在交通要冲之处防守了。过失、错误没有大过可以引起欲望的...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第四十六章》)材料二: 天下有道,知足知止,无求于外,各修其内而已。(三国魏•王弼)材料三: 知足是一种境界和智慧,人们也常说“知足者常乐”。然而,纵观人类社会发展,我们会发现:人类不满足烽火狼烟、飞鸽传...
《道德经》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这表明,最大的罪过源于欲望,最大的灾祸源于贪心,而罪过往往源于对欲望的无度追求。老子主张,人们应当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而非过度追求声色之欲。在养生之道上,《道德经》提出“圣人为腹不为目”,即应关注...
第四十六章 知足常足【原文】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①。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②。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注释】 ①走马:战马。原意为善跑的马。粪:通“播”,耕种。 ②咎:过失,罪过。 【 - 春秋书院于20230831发布
罪莫厚于甚欲, 咎莫憯于欲得, 祸莫大于不知足。 故知足之足, 常足矣。译文治理天下合乎“道”,就可以作到太平安定,把战马退还到田间给农夫用来耕种。治理天下不合乎“道”,连怀胎的母马也要送上战场,在战场的郊外生下马驹子。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贪得的欲望。知道到什么地步就该满足了的人,...
《老子·俭欲》中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意思是说,罪恶没有大过放纵欲望的了,祸患没有大过不知满足的了;过失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的了。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才会觉得快乐。常怀一颗知足常乐的心,才能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