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直径在0.5~5微米范围内,长度为2~3微米,最长可达10微米。大鼠的肝细胞平均约有1000个线粒体。最少的如一种单鞭金藻,每个细胞只含有一个线粒体。动物细胞的线粒体含量一般比植物细胞多些。线粒体在细胞内的分布,一般在需要能量较多的部位比较密集。例如,有些肌细胞(如膈肌)中线粒体呈环形或条带形分布...
这些额外的蛋白质包括线粒体拓扑异构酶(由TOP1MT基因编码)、Twinkle mtDNA螺旋酶(由TWNK基因编码)、线粒体RNA聚合酶(mtRNAP; 由POLRMT基因编码),RNaseH1(由RNASEH1基因编码),线粒体单链DNA结合蛋白(mtSSB;由SSBP1基因编码),和DNA连接酶3(由LIG3基因编码)。其他已被证明对线粒体基因组的维护至关重要的活动...
但是,线粒体的作用却远远不止与衰老有关。通过线粒体,我们可以知道真核细胞如何形成,复杂生命如何进化,恒温动物如何崛起。我们也可以知道为何会有性与繁殖,为何生命会走向死亡,以及细胞本身选择用怎样的方式逃避这种趋势。小小的线粒体让我们明白了生命为何呈现今天这般模样。正因为如此,最近出版的新书《能量,性...
线粒体在结构上可分为外膜、内膜、线粒体膜间隙以及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外膜完全包被内膜,二者之间的间隙为线粒体膜间隙,内膜包裹的内部空间为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外膜较为平滑,具有一定的通透性,还能够与其他细胞器相互连接起来,包括内质网、溶酶体、过氧化酶体、脂滴等,形成线粒体信号传...
线粒体是卵子的质量标志,所以也被大家称之为卵子的“生命源泉”。 人类的每个早期卵细胞中大约有10万个线粒体,生殖前体细胞中线粒体数目随机减少到10~100个,迁移到卵巢中的卵原细胞线粒体数目则达到200个,初级卵母细胞大约包含5000个线粒体,卵子成熟后线粒体增加到100000...
线粒体(mitochondrion) 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细胞中的由两层膜包被的细胞器,是细胞中制造能量的结构,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被称为"power house"。其直径在0.5到1.0微米左右。 除了溶组织内阿米巴、篮氏贾第鞭毛虫以及几种微孢子虫外,大多数真核细胞或多或少都拥有线粒体,但它们各自拥有的线粒体在大小、...
线粒体标志物 线粒体标记物是可以指示线粒体的结构或功能特征的一类蛋白质、酶或其他分子。这些标记物用于检测和研究线粒体的形态、动态变化及其在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 选择合适的线粒体标记物对研究的成功至关重要。 Proteintech 课代表版 结构蛋白标志物 ...
线粒体生物发生由线粒体基因 (mtDNA) 和核基因 (nDNA) 共同调控,其过程由多个转录因子共同调节发生[3]。通过线粒体生物发生产生的新线粒体可促进 ATP 生成,以满足生理 (如运动和寒冷) 和病理 (如糖尿病缺血性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脏病) 状态下的代谢需求[4]。线粒体动力学 线粒体还是一种高度动态的细胞器...
线粒体存在于细胞质中,拥有较为独立的一套信号系统,包括线粒体DNA(mtDNA)、蛋白、核酸、磷脂、代谢物和活性氧等,这些信号已被发现可以激活不同的免疫信号通路,在免疫细胞激活、细胞因子产生和炎症反应等方面发挥作用。 (1)mtDNA在激活先天免疫通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线粒体的研究简史可以追溯至19世纪中期,那时科学家们开始观察到并探索这种神秘的细胞器。线粒体作为细胞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和结构的研究一直是生物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以下是对线粒体研究简史的概述:在19世纪50年代末,线粒体研究的大幕正式拉开。1857年,瑞士解剖学家及生理学家阿尔伯特·冯·科立克在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