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色- 爱因斯坦凝聚的来由 2001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分别授予美国科学家埃里克·康奈尔(Eric Cornell)、德国科学家沃尔夫冈·克特勒(Wolfgang Ketterle),以及美国科学家卡尔·韦曼(Carl Wieman)。 三位科学家获得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理由是实现了稀薄气体中的碱性原子...
野依良治(Ryoji Noyori)、威廉·诺尔斯(William Knowles)和巴里·夏普莱斯(K. Barry Sharpless),因有关不对称合成的贡献获得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这个插画非常直白,有对称的设计和不对称的细节,个人觉得挺好看的,可以临摹一下。 图丨nobelprize.org 第一个华人...
2001年康奈尔、威曼和克特勒为他们的研究结果共享诺贝尔物理奖。与一般人们遇到的其它相态相比,玻色-爱因斯坦凝聚非常不稳定。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与外界世界的极其微小的相互作用足以使它们加热到超出临界温度,分解为单一原子的状态,因此在短期内不太有机会出现实际应用。2016年5月17日,来自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和...
瑞典皇家科学院 10 月 9 日宣布, 将 2001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埃里克· 康奈尔、卡尔·维曼和德国科学家沃尔夫冈·克特勒,以表彰他们根据玻色-爱因斯坦理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状态——“碱金属原子稀薄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 ”。 称为光子。 1924年印度物理学家玻色提出黑体辐射是光子理想气体的...
其中有代表性的三位物理学家,由于实验上第一次实现玻色凝聚现象在2001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距离...
这一成就是如此辉煌,仅仅6年以后,康奈尔和他的合作者卡尔·威曼(Carl Wieman)以及另一位同期实现了波爱凝聚的物理学家就荣获了200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在这之前,朱棣文(Steven Chu)和另外两位物理学家已经于1997年因为在激光制冷技术上的贡献获得了诺贝尔奖。) ...
随着对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研究的深入,也许它会像发现普通激光那样给人类带来另一次技术革命。 从实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到获得诺贝尔奖只有6年时间,这在诺贝尔物理学奖授奖的百年史上是相对较短的。然而从爱因斯坦的预言到它的实现,物理学家却花了整整70年。 (《国外科技动态》2001年第11期)...
蜗旋、超冷费米原子气体, BEC招致了诸多领域现代物理学家的关注,相关工作已有6人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工学院 (MIT) 的 Wolfgang Ketterle 和科罗拉多大学 JILA研究所的 Carl. Wieman,Eric Cornell 因实验上实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简称 BEC). 现象而分享了本年度诺贝尔物理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2001 年度 Nobel 物理学奖简介 Odd Genius 诺贝尔奖自 1901 年颁发以来,一直是世人所公认的最高荣誉奖项。 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