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王之涣 王之涣(688年—742年),字季淩(一作季凌),祖籍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唐朝诗人,王之涣幼年聪颖,弱冠能文。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以门荫入仕,授衡水主簿,在任上娶衡水县令李涤第三女为妻。后受人诬谤,拂衣去官。天宝元年(742年),补文安县尉,清白处世,理政公平。卒于文安任上...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王之涣(688年—742年),字季凌(一作季淩,一作季陵),祖籍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后移居绛州(今山西新绛)。他出生在一个名门望族,五世祖王隆之为后魏绛州刺史,曾祖王信为隋朝请大夫、著作郎,入唐后任安邑县令。这样的家庭背景为王之涣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使他自幼聪颖好学,弱冠之年便能文。王之...
鹳雀楼成了唐代诗人的赛诗楼,可后来者再怎么使劲,都翻不过王之涣这座山。人们把各个楼层的题诗全读一遍,还是觉得王之涣的二十个字最精彩,巧夺天工,最配得上鹳雀楼。再后来,整座鹳雀楼都烧毁了,大多数诗赋就此失传,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却像舍利子在灰烬里闪闪发光,不胫而走,传遍天南海北。这就是所谓...
王之涣,字季淩,祖籍并州晋阳。唐朝诗人。王之涣与岑参、高适、王昌龄一同被世人称为唐代“四大边塞诗人”。01、少有才华,狂放不羁 688年,王之涣出生在山西,祖上虽做着小官,家底殷实,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王之涣自幼聪颖好学,一本书别人要反复读个4、5遍,才能熟记,王之涣能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王之涣少年...
六首诗撑起盛唐魂,无人知晓的王之涣是谁,本视频由历史真相提供,0次播放,好看视频是由百度团队打造的集内涵和颜值于一身的专业短视频聚合平台
王之涣 王之涣(688年—742年),盛唐著名诗人,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千古绝唱。1.登鹳雀楼 王之涣〔唐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站在高楼上,只见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
王之涣写春水却不止于春水,写行舟却超越行舟,把一场寻常送别化作对人生境遇的隐喻。桃溪水浅的意象尤其耐人寻味,既可视作物理空间的局限,也可理解为精神世界的困顿,甚至暗含对功名仕途的微妙讽喻。这种多重解读的可能性,恰恰展现了唐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魅力。更多精彩图文:朱淑真5首经典诗词:宁可抱香枝...
先来欣赏一下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其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又名“出塞”,是当时最流行的曲调之一,这首诗写得是戍边士兵怀乡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公元726年,王之涣遭人诬陷诽谤,一怒之下辞去了官职,在家赋闲整整十五年,...
王之涣不仅诗歌散佚严重,而且在《旧唐书》与《新唐书》中均无传,只有《唐才子传》有极简短的记载,不能不说是唐诗的一大遗憾。此诗语言凄清,颇为伤感。6.宴词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翻译:长堤春水一片碧绿悠悠,田间小沟汇入漳河一起缓缓而流。不要去理睬添愁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