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公元 688 年 - 公元 742 年),字季淩(一作季凌,一作季陵),生于洛阳,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是唐代诗人。他出生于仕宦之家,早年仕途不顺,年近三十才任冀州衡水主簿,期间娶衡水县令李涤之女为妻,并创作了《宴词》《送别》等诗。开元十四年(726 年),他因受人诽谤辞去官职,归乡赋闲 15 年,期间游历...
王之涣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以下是对他的详细介绍: 一、基本信息 姓名:王之涣 字:季淩(一作季凌,一作季陵) 出生年份:688年(武则天垂拱四年) 逝世年份:742年(天宝元年) 祖籍: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 出生地:绛州(今山西新绛),也有说法认为他生于洛阳(今河南洛阳) 身份:诗人 二、生平经历 早年生活:王之涣...
简介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凌,汉族,并州(山西太原)人。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王之涣简介 王之涣 ●王之涣(688年—742年),字季淩(一作季凌,一作季陵),祖籍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唐朝诗人。●王之涣幼年聪颖,弱冠能文。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以门荫入仕,授衡水主簿,在任上娶衡水县令李涤第三女为妻。后受人诬谤,拂衣去官。天宝元年(742年),补文安县尉,清白处世,理政...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王之涣(688年-742年),字季凌,祖籍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唐朝官员、文人,豪放派诗人。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友善,常以弹琴赋诗自娱,擅长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长,代表作有《登鹳雀楼》等。 王之涣早年以门荫入仕,曾任冀州衡水丞。任上勤于吏职,处事刚正不阿,受到民众爱戴。后升任文安县尉,在唐代宗时期群臣昏庸、...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凌,汉族,并州(山西太原)人。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
王之涣的简介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字季凌,又字季真,汉族人,祖籍晋阳并州(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