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朱斌的《登楼》诗是王之涣的作品,这种冒名顶替或编者的张冠李戴必为当时文坛所不容。清康熙年间修纂的《全唐诗》虽收入了王之涣《登鹳雀楼》一诗,但又加注云:“一作朱斌诗”;同时也收入了朱斌处士的《登楼》诗,亦在诗下加注云:“一作王之涣诗”。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注《登鹳雀楼》诗曰:“...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1.鹳雀一作“鹳鹊”。《清一统治》载:“山西蒲州府(今山西省永济县),鹳鹊楼在府城西城上。旧志:旧楼在郡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鹊楼其上,遂名。后为河流冲没,即城角楼为匾以存其迹。另《国秀集》作...
李益的诗是一首七律;畅当的诗也是一首五绝,也题作《登鹳雀楼》。全诗如下:“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诗境也很壮阔,不失为一首名作,但有王之涣的这首诗在前,比较之下,终输一筹,不得不让王诗独步千古。
· 山西永济的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ㅤ· 江西南昌的滕王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ㅤ· 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ㅤ· 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古诗词赏析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州(今山西新绛县),唐代诗人。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
王之涣生于公元688年,卒于公元742年,字季凌,祖籍晋阳,即现今山西太原,生于洛阳. 他出身于仕宦之家,自幼聪明,不及弱冠便能精通文章. 其一生仕途不顺,年近三十才以门子身份调补冀州衡水主簿,后因受人诽谤,于开元十四年辞去官职,携妻子归乡赋闲15年 ,期间游历四方,写下诸多诗作,如《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题解】鹳雀楼旧址在永济县城西南旧蒲州城上。传说古代有鹳雀栖其上,故名。楼有三层,前瞻中条山,下临黄河水,是古时登览胜地。唐人留诗者甚多,作者的这首五绝可称为压卷之作。此诗所以脍炙千古,在于第一联仅十字,就展现出...
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 唐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全文如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意: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书写时注意“尽、黄、流、欲、更”的正确写法。反馈...
《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钧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令人襟怀豪放。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
《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五言绝句,描绘了夕阳西下、黄河奔流入海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壮阔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广阔的胸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达了诗人追求更高理想、不断进取的精神。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是唐诗中的佳作。 答案:白日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