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想象丰富与情感真挚:曹植在《洛神赋》中,以丰富的想象力塑造了一位美丽绝伦的洛神形象。她婉约多姿,如同仙子降临人间,引发了作者深深的倾慕与爱慕之情。这种情感的真挚和深沉,使得整篇赋文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读来令人心醉神迷。2. 辞藻华丽与音韵和谐:曹植在赋中运用了华丽的辞藻和丰富的修辞手法,...
洛神赋 曹植 〔两汉〕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
《洛神赋》,未栖,情有独钟 天作之合 穿越时空 三国穿越,主角:甄宓(阿芙),曹丕 ┃ 配角:曹操,曹彰,曹植 ┃ 其它:三国|最新更新:2024-07-11 16:16:16|作品积分:22592234
译文:黄初三年,我来到京都朝觐,归渡洛水。古人曾说此水之神名叫宓妃。因有感于宋玉对楚王所说的神女之事,于是作了这篇赋。赋文云: 注释:洛神:传说古帝宓(fú)羲氏之女溺死洛水而为神,故名洛神,又名宓妃。黄初:魏文帝曹丕年号,公元—年。京师:京城,指魏都洛阳。济:渡。洛川:即洛水,源出陕西,东南入河南,...
洛神赋【作者】曹植 【朝代】魏晋 译文对照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
《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的画作,原《洛神赋图》卷为设色绢本。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现已失。现主要传世的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二件)、辽宁省博物馆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故宫博物院的两件人物形象基本相似,只不过景物有一繁一简之分。全卷分为三个部分...
赵孟𫖯学“二王”,功夫最深,尤其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和王献之的《洛神赋》。他的这种临习摹写,并非仅求形似,而是通过临写“二王”,求其用笔之法,求其风格神韵,以炼造自己的风格。经过长期的荟萃众长融会贯通,赵孟𫖯46岁之后,终于形成了以“二王”为风范而又有自己鲜明特点的赵体,行书《洛神赋》就是这种...
译文:黄初三年,我来到京都朝觐,归渡洛水。古人曾说此水之神名叫宓妃。因有感于宋玉对楚王所说的神女之事,于是作了这篇赋。赋文云: 注释:洛神:传说古帝宓(fú)羲氏之女溺死洛水而为神,故名洛神,又名宓妃。黄初:魏文帝曹丕年号,公元—年。京师:京城,指魏都洛阳。济:渡。洛川:即洛水,源出陕西,东南入河南,...
洛神赋原文: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