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曾植所藏朱拓本,即为翻刻本,沈指出与真本的区别,在于“墨妙笔精”印之“妙”字,翻本刻讹,并认为这种翻刻本即杨宾《铁函斋书跋》中提到的刘公勇翻刻本。此外,沈曾植以《绍兴内府书画式》记载的尺寸⼊⼿,来联想⽐对绍兴内府兰亭与颍上本的关系,说明他对尺寸取证、覆本讹变、墨书与刻⼯差异等问题...
钤印:沈曾植印,海日楼 尺寸不一 估价:RMB 80,000-100,000 著录:《沈曾植遗墨集》(2023年西泠印社出版)P562、P582。参阅:《沈曾植海日楼藏刻贴集(下)》,浙江摄影出版社,刘丛,2021年,P342。出版物内页 提要:沈曾植精通帖学,此其校勘《十七帖》帖目的手稿,该《十七帖》现藏于浙江博物馆。第一...
吴郁生(1854—1940)为沈曾植绝笔联题跋中说:“乙盦于学无所不通,沈酣于金石,忠义之气郁勃于中,而偶发于书。故其书奇崛,摆脱恒蹊,按之规矩,亦无不中。尝与余言:‘平日瓣香安吴’,余谓:‘君书格在安吴上,以所得不独在书也。’”顷由宋人沈作喆《寓简》中读到一语:“学书者谓凡书贵能通变,盖书中得...
沈曾植 1850年—1922年 字子培,号巽斋,别号乙盫,晚号寐叟,晚称巽斋老人、东轩居士,又自号逊斋居士等。浙江嘉兴人,清末民初学者、诗人、书法家。沈曾植治学,严谨博大,综览百家。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以“硕学通儒”蜚振中外,誉称“中国大儒”。他也是书法大家,以草书著称,取法广泛,早学钟繇、索靖...
沈曾植,又名增植,字子培,号巽斋,一号乙庵、乙公、乙僧、谷隐居士、月爱老人,晚号寐叟。斋号海日楼、随庵、东轩、双木兰馆、井谷山房。浙江嘉兴人,清末民初学者、诗人、书法家。曾国藩是他的学生,著有《补读书斋遗稿十卷》。曾五任学政,务尚有用之学,一生校刊之书颇多。
沈曾植临南北朝碑四条屏 1920年 西泠印社藏 前人论及沈曾植书法风格的演变可分为三个时期:1910年以前以帖为宗;1910年至1920年融碑入帖;1920年至1922年广择博取自成己格,这一时期也是沈曾植衰年变法取得巨大成功的巅峰时期。书法风格的演变离不开临古取法对象的变化,每个时期风格的变化都与其师古的侧重点不同...
沈曾植身处晚清民国的内忧外患中,后来自然不自然地开始亲近明清之际倪元璐、黄道周两位忠臣烈士的书法,并将魏碑与他们加以糅合陶冶,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书风。沈曾植的书法对后世影响很大,马一浮、谢无量和潘天寿等大家都不同程度受到他的启发和熏染。今年是清末民初知名大家沈曾植逝世一百周年,各地纪念活动不断。沈的...
从沈曾植的信中可以得知,沈曾植一方面认为他的史地之学亟需与西方学者交流,另一方面,王国维所从事的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研究,甚至可以起到医治世道人心之罪恶卑劣的作用。沈曾植甚至表示,自己也愿意加入这一行列中来。大约是在1914年的冬天,沈曾植看到王国维为罗振玉作《殷虚书契考释后序》后,更是认定王国...
沈曾植的书法艺术影响和培育了一代书法家,为书法艺术的复兴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于右任、马一浮、谢无量、吕凤子、王秋湄、罗复堪、王蘧常等一代大师皆受沈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