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社会中,女性地位虽然相对较低,但《桃夭》一诗却将女性描绘得如此美丽、善良和幸福,展现了古人对女性价值的认可与肯定。其次,诗歌体现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桃花作为春天的象征,寓意着生机与希望;而新娘的幸福婚姻生活,则代表了古人对美满家庭的渴望与追求。此外,《桃夭》一诗还具有重要的时代价...
桃夭 [ táo yāo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táo yāo ] 《周南·桃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
《桃夭》篇反映了先秦时期人们对美的观念。诗中通过描写桃树的花、实、叶,表达了美丽、兴旺的景象。然而,美不仅仅是外表,还需要具备使家庭和睦的品德。在当时社会,流行着“无害即是美”的观点,即善即美,要在各个方面都有分寸,都无害。这种观点强调善与美的一致性,赋予美以政治、伦理意义。它否定了善与...
[影视留声机]歌曲《桃夭》 演唱:双笙(陈元汐)来源:央视网2021年09月16日 21:42 网络开小差了,请稍后再试 往期 片段 [影视留声机]歌曲《生日》 演唱:孙楠2021-09-30 21:51:07 [影视留声机]歌曲《如愿》 演唱:王菲2021-09-30 21:51:06 [影视留声机]歌曲《寻找那道光》 演唱:彭席彦2021-09-23 22:00:55...
从《桃夭》安排结构,主旨内涵,以及艺术风格诸多方面,我们完全可以将其看作一个富有生感的、高度象征的、浓缩了生活实际的人文集成,不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读《桃夭》这首诗,总能带给我们浓浓的幸福感,以及对人类良好家庭生活的美好向往,它给人以温馨的酸甜,获得共识的赞赏,使我们的日子有了颜色,生活也变得熠熠生辉...
国风·周南·桃夭【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译文 注释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嫁过门,夫妻美满又和顺。桃花怒放千万朵,硕果累累大又多。这位姑娘嫁过门,早生...
《桃夭》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周代的婚俗文化。在那个时代,婚姻被视为家庭和社会的大事,而女性的德行和角色被特别重视。《桃夭》通过对桃花的赞美,间接地赞扬了女子的德行和美质,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角色的期待和尊重。诗人创作意图探讨:诗人通过自然界的桃花来比喻女子,可能是为了突出女性之美的自然和纯净。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不论自古以来多少解经者就《桃夭》作过多少文章,但象小桃树那样年轻,象春日骄阳下桃花那样鲜艳、美丽的少女,却永远活在读者心里。人们衷心祝愿她:“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吟诵《桃夭》,不喝也醉了。
在剧中,桃夭是女主角林少春的同门师姐,她跟林少春、柳无双两人一样都是柳三绝的徒弟。柳三绝之所以收桃夭为徒,是因为柳三绝看出来桃夭有成为名角的前途。桃夭也果然没有辜负柳三绝的期待,从小到大一直都非常听话,柳三绝对她不管有多严厉、不管有多苛刻,她从来都只会谨遵师命。直到那一日,桃夭忍着疼痛立于...
429.桃夭(诗经).m4a音频:00:0009:34 桃夭 【先秦】佚名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嫁过门,夫妻美满又和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