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则君子之道焉可诬也,若夫有始以致其本,有卒以致其末者,惟圣人而已。子夏以有始有卒为圣人,则以致其本者为难能,此其所以为子夏欤? 郑汝谐曰:子游所谓末者,洒扫应对进退之仪也;所谓本者,正心诚意致知格物之理也。子游之教求其速成,裂...
”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朱子•论语集注】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洒”,色卖反。“扫”,素报反。子游讥子夏弟子,...
有始有卒⑩者,其⑪惟圣人乎!” ①子游:言偃,字子游,又称叔氏。孔门七十二贤中唯一的南方弟子。擅长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县令,阐扬孔子学说,使用礼乐教化士民,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②子夏:卜商,字子夏,孔子弟子。擅长文学,思想家、教育家。提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③门人:门人弟子;④小子:长辈称晚辈;...
”子夏强调,教育的本质不在于琐碎工作的熟练程度,而在于能否引导学生逐步攀登知识的高峰。他进一步指出,君子的教导如同自然界的生长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应有的顺序和重要性,不能随意篡改或忽视。只有圣人,他们的智慧和教诲才能确保学生们能够从入门到精通,这就是有始有卒、循序渐进的真谛。
或许,我们可以说,唯有圣人才能称得上有始有终的典范。他们关注的不仅是表面的细节,更是立身的根本之道,即君子之道。这与《论语》中的理念紧密相连,它强调君子应当专注于本质,只有基础稳固,道义才能自然生成,"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教诲深入人心。关于"孰先"的讨论,有人认为其中的"倦"字可能...
子张篇——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原文】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 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白话】 子游说:“子夏的门人小子们,对...
【荀卿庠读书会每天读论语】子张19.12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原文】19.12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①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②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③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注释】①抑:连词,表示转折。可是,但是。②倦:厌倦,诲...
他们似乎欠缺,这该如何是好呢?”子夏听到这样的评价,深感不以为然,他回应道:“哎,子游这话可就错了!君子的修行路径,应当是先传授基础还是后深入探索呢?这就像区分草木的种类,各有其独特之处。君子之道,岂能被轻易误解?只有始终坚持从头到尾,直至完成的人,才可能是圣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