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智伯的历史却没有读好。在更久之前,晋国不是四大家族,而是六大家族,被踢出局的那两家叫做范家跟中行家。他们当年做跟智伯了一样的事情,两家联军打赵简子前期也打得顺风顺水,把赵国的地盘吞得差不多,可是最后却在晋阳城下碰得头破血流,被以逸待劳的赵家,跟坐山观虎斗的智、韩、魏三家反杀。晋阳,...
智伯兴师问罪,挟韩、魏二氏攻打赵氏,赵襄子见形势不利于己,乃退保晋阳(今太原市晋源区晋源镇一带)。 在智伯、韩、魏三家合兵围攻赵之晋阳的过程中,智伯围城一年而未有收获,遂在晋祠至晋阳城之问筑渠引晋水、汾河水灌晋阳。城中顿成汪洋泽国,“城不浸者三版”(二尺为一版, 《 资治通鉴) ) ) , “...
这两地的战略地位至关重要,智伯一旦占有,就能“对晋阳形成东西夹击之势,如此赵氏二代人苦心经营的大本营危在旦夕,赵氏失去在晋国立足的根本,就是以往北进取得的成果也会化为乌有”。而身为赵氏宗主的赵襄子一旦不同意这种无理要求,智伯发难于赵氏的借口便呼之欲出。智伯得到了“赵襄子弗与”的结果,于是便...
晋阳城旁边有一条河,机敏聪慧的智伯立刻想到引水来灌晋阳城,大水顺势而下,城中百姓吃饭的锅灶都被泡在了水中。智伯得意洋洋道:“今天我才知道水也可以灭掉一个国家啊!”这时,站在智伯身边的韩康子和魏桓子听到这话,心中都想,在自家重要的城市附近都有一条河,日后智伯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灭了他们。唇亡...
大多数人知道智伯,都是因为豫让为他报仇这个小插曲,但智伯这个人在春秋史上的分量确实不轻。 关于智伯这个人,前面的文章已经说过很多了,智伯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智氏在他的手中走向了巅峰,但智伯却因为性格而自误。他的性格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就容易固执己见,盲目自信,而且缺乏危机意识。
智伯的谋士说,韩、魏必反。智伯说:“你怎么知道的?”谋士说:“以人事知之。” 我通过人性的洞察能看出来。 “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晋阳城只差三丈就被淹没,互相之间人马相食,指日...
这个人就是智伯,春秋末期,中原强晋最有权势的人物。1、唯一的缺点 智伯的父亲是智宣子。智宣子主导智氏时,智氏家族在当时晋国中并不算最强。因为另外的赵氏家族中出了一个很厉害的领导人物——赵鞅。在赵鞅的光环下,其他几家都只能成为陪衬的绿叶。作为曾经辉煌过的家族,智宣子当然不甘心,可能力又确不如人,...
智伯,又称荀瑶,是春秋战国之际晋国的一位执政者。他执政期间,被人冠以“贪而愎”的名声,尤其因在晋阳之战后身死族灭而成为被讽刺的对象。与当时的郑驷弘相比,对智伯则说“智伯愎而好胜”。然而,对于这位历史人物,我们是否应该从更全面的视角去审视他的一生呢?在当时的乱世之中,智伯展现了一位成熟的...
智宣子去世后,智瑶继位,世称智襄子或智伯。智伯主持国政,处事强霸。在一次酒宴上,智伯轻侮韩康子及其辅臣段规。别人怀恨在心,他却不以为意。 不久,智伯又以筹措军费的名义,要韩氏家族献出一座城邑。韩康子当然不同意。辅臣段规却建议答应智伯的要求,把祸水外引,他说倘若智伯得寸进尺,再把矛头指向他人,...
智伯,生于公元前506年,卒于公元前453年,姬姓,智氏,名瑶,人称智伯或智瑶。因智氏源于荀氏,他又被称为荀瑶。他是春秋末期晋国正卿,掌管国家的军政大权。 他出身贵族,祖辈智武子、智文子都曾是晋国正卿,整个家族是晋国乃至天下的望族。智伯作为士族子弟,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才思敏捷,性格果断,善于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