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朗克公式(Planck's Law),又称黑体辐射定律,由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于1900年提出。以下是普朗克常见的三个公式及其相关说明: 一、黑体辐射能量密度公式(以波长为参数) 公式表达式为: [ u(\lambda, T) = \frac{8\pi h c}{\lambda^5} \cdot \frac{1}{e^{hc/(\lambda k T)} - 1} ] 其中,...
1、普朗克公式 普朗克公式指出,不同色温、波长下对应的单色辐出度不同,其在不同色温下随波长的变化如下图所示[2]。 不同色温下的普朗克公式曲线 该定律表明,黑体的光谱辐射功率密度基本上与其波长的五次方成反比。根据普式定律,因M (T)与 和T两个变量有关,若令T不变,则可认为M ...
普朗克公式是一个表述黑体辐射能谱的数学公式,它给出了温度为T的黑体辐射发射单位区域能量在不同频率下的分布情况。其公式表达为: E = frac{2pi hu^3}{c^2}frac{1}{exp(frac{hu}{k_B T})-1} 其中,E代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h为普朗克常数,ν为辐射频率,c为光速,kB为玻尔兹曼常数。 2.普...
将微观粒子的波动性与粒子性联系起来的公式是E=hν,P=h/λ。能量E与动量P是典型的描述粒子行为的物理量,频率ν与波长λ是典型的描述波动行为的物理量。将描述粒子行为的物理量与描述波动行为的物理量用同一个公式相联系,这正寓意了波粒二象性,而将二者联系起来的恰恰是普朗克常数h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了解能量...
普朗克常量的计算公式为ε = hν,其中ε表示光子能量,h为普朗克常量,ν是光子频率。该公式是量子力学的基础理论之一,揭示了能量与电磁波频率的线性关系。下文将从公式定义、物理意义、常量数值及应用场景四部分展开说明。 一、公式定义与符号含义 公式ε = hν中,各符号的物理意义如下...
马克斯·普朗克于1900年建立了黑体辐射定律的公式,并于1901年发表。其目的是改进由威廉·维恩提出的维恩近似(至于描述黑体辐射的另一公式:由瑞利勋爵和金斯爵士提出的瑞利-金斯定律,其建立时间要稍晚于普朗克定律。由此可见瑞利-金斯公式所导致的“紫外灾变”并不是普朗克建立黑体辐射定律的动机,参见后文叙述)。维恩...
,nε,… n为正整数,而且假设频率为ν的谐振子的最小能量为ε=hν称为能量子,h称为普朗克常数. 反馈 收藏
普朗克常量公式是h=6.62606896(33)×10^(-34)J·s。普朗克常数记为h,是一个物理常数,用以描述量子大小。在量子力学中占有重要的角色,马克斯·普朗克在研究物体热辐射的规律时发现,只有假定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地进行的,计算的结果才能和试验结果是相符。一份的能量叫做能量子,每一份能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