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住心 摘自: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无所住着的心,亦即心不住于一切处。更多:https://www.bmcx.com/
🌈 无住心态的妙处 随着无住的心态所产生的觉照的力量也是无住的。这样,你的妄想就会逐步减少,当你真正达到物我皆如的程度,并且能够保持这种心态的连续性与稳定性,那么就离功夫成熟,打开智慧的时候不远了。🌱 总结 通过理解三心与无住心的智慧,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当下,减少妄想,逐步达到物我皆忘的境界。0 ...
无住心 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译文:知道一切相都是虚幻的,应当如是生无上正等正觉的清净心,不应当住在物质现象上,而想要生无上正等正觉心,一旦住在物质现象上,那是凡夫的虚妄心,不应当住在声音、香气、滋味、感觉、记忆...
佛教术语,出自《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无住心、非心。与般若心经中“空即是色”义同。意即不论处于何境,此心皆能无所执着,而自然生起。心若有所执着,犹如生根不动,则无法有效掌握一切。故不论于何处,心都不可存有丝毫执着,才能随时任运自在,而如实体悟真理。这话题有点...
意思为:无所住着的心,亦即心不住于一切处。
所谓“心想事成”,科学家曾研究人的心念,实验用人的念力来推动汽车。这是心的作用,但这是有为法,并不是真正的佛法。真正的佛法是讲无住心、菩提心,如《金刚经》所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修行就是要悟到这念本心。悟有深、有浅。古德说:“未悟之时犹自可,悟了之后事更多。”没有悟以前,觉得...
以无住心对无住境 (2005年12月14日) 一切万法的本相都是无住、无常。所谓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意思是说,一切法没有住相。其过程虽有生住异灭,但是这四相在严格意义上说,都是在一念之间,同时展现,并没有前后与阶段性。因为生住异灭都是刹那进行,一切诸法究竟是无常、无住。
不住情 古人云:“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不是说只要用心去维护,就一定能够长久。每一段感情,都是靠缘分走到一起的,而最后的分开,也必然是因为缘分尽了。面对一段感情,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在一起的时候,以一颗真心去相处;该分开的时候,就洒脱的放手。如此,对于双方来说,都...
世间没有中庸,无相才是真正的中庸;心无所住就是中庸;空一切法才是中庸之道。 有信徒问我:“心要安住在哪里?”我告诉他:“无所住就是安住,想要安住在哪里都不对。”他又问“无所住是什么?”“无所住就是清净心的功夫,它无法透过语言表达。”无所住就是自在,无所住就是解脱,无所住就是不着相,无所住...
“无住生心”是禅宗术语,也是人们追求内在宁静及超越条件限制的境界。无住,即没有寄托。生心,即心境生起。因此,“无住生心”可以理解为没有外在因素的干扰,内心清静平和的状态。在此状态下,个人可以排除思维妨碍,感受真实的自我及宇宙本身。要达到“无住生心”的境界,首先需要明白念头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