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终究有所感悟,正如三本书名所示,降伏其心为善用其心,用过不执著,不留恋,更不留痕迹,故、名“其心无住”。要将身口意之用发挥至极限,需先降伏身口意,继而善用身口意,最终达至过后无痕。其心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大时包太虚,小时不容针。成事由其心,败事亦由心。其心被动为奴隶,其心主动成主人。其...
但终究有所感悟,正如三本书名所示,降伏其心为善用其心,用过不执著,不留恋,更不留痕迹,故、名“其心无住”。要将身口意之用发挥至极限,需先降伏身口意,继而善用身口意,最终达至过后无痕。其心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大时包太虚,小时不容针。成事由其心,败事亦由心。其心被动为奴隶,其心主动成主人。其...
最新更新 第101章 无处不是道:《其心无住》是《降伏其心》与《善用其心》的续集,也是我出关十年,开山创建东华寺的心得感悟和修学佛法二十余年的总结。出版此书旨在阐述自己的学佛观点,获得广大学佛者的指正。佛法浩如烟海,虽修学二十余年,仍难得法乳一滴。但终究有所
但终究有所感悟,正如三本书名所示,降伏其心为善用其心,用过不执著,不留恋,更不留痕迹,故、名“其心无住”。要将身口意之用发挥至极限,需先降伏身口意,继而善用身口意,最终达至过后无痕。其心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大时包太虚,小时不容针。成事由其心,败事亦由心。其心被动为奴隶,其心主动成主人。其...
摘自《其心无住》心地法门① 作者:万行法师 心地法门 上乘佛法乃心地法门。何谓“心地法门”?只在心上用功,不在事相上分别。事本无属性,皆因起心动念而安之。当人清净无分别的时候,外界的万事万物是否存在?当然,肯定存在。但就我们的心而言,你不执着,没有分别,...
其心无住 释万行 著 更新时间 2016-04-12 18:38:50 订阅整本 正文卷·共30章 免费 第1章 自序 第2章 自然是道 第3章 出家不忘世 第4章 佛祖心语 第5章 迷与悟 第6章 悟与行 第7章 腿上见功夫 第8章 多学助道 第9章 放下 第10章 念与悟 第11章 道心 第12章 志向 ...
强推!《其心无住》是难能可贵的佳作!第一章 序 《其心无住》是《降伏其心》和《善用其心》的续集,也是我出关十年,开山创建东华寺的心得感悟,和修学佛法二十余年的总结。出版此书旨在阐述自己的学佛观点,希望得到广大学佛者的指正。佛法浩如烟海,虽修学二十余年,亦难得法乳一滴。但终究有所感悟,正如三...
其心无住 登录 念与悟 我们的身心本来具备所有的功能,因为颠倒、妄想、执著,这些功能始终处于沉睡状态,没办法苏醒。如果能通过某种方法让五根休息,乃至让第六识也休息,那么七识、八识真正的功能自然就起用了。本来我们的主人不是“眼耳鼻舌身”,由于过度使用五根,结果把五根当作我们的主人了。在禅堂里打坐,就是...
其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金刚经中最能开悟的一句话,六祖慧能年轻时送柴到商家,听到一位居士朗诵《金刚经》中的这段话,便开悟了。面对人生的无常、悲伤离合和成败得失。以无所住的心态对待,接纳一切,不留恋什么、选择或排斥什么,不执着于任何事物或情绪状态等,使自己的内心处于平静的状态。智慧生于静...
“无住生心”或“无所住而生其心”是禅宗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禅宗追求的第八识如来藏心的一种特性。1. “无住”的含义: “无住”指的是心的空性,即心无形无相,不与外境产生分别,称为“诸入不会”。它强调的是心的一种超越物质和现象的自在状态。2. “生心”的解释: “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