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根本,财富只是枝节。解 悟 道德修养是为人的根本,钱财是身外之物。若无深厚的德行作为基础,必无法承载外在的物质。因此,我们要注重内心道德的培养,而不能舍本逐末,只追逐名利等外在之物。所以应审慎养德生根,常以清泉润心,勤修旁枝杂念,静待葳蕤葱茏、繁花硕果。原标题:《每周廉语丨德者,本...
我们相信这样的“雪中送炭”会被世人铭记,我们也相信身边的“朋友”会越来越多。 选材构思:有两种写作思路。一、写人记事,创作一篇记叙文。可以从正面选材,选择一个有“德行”的人,以具体的事件或场面来展现他的“德行”,表达对他的赞美与肯定。可以从反面选材。选择一个没有“德行”或“德行”有缺的人,同样...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时引用了古语“德者,本也”。他指出,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 “德者,...
国君首先要修养自己的德行,实行德治,有了德行才能地民众的尊敬和信仰,才能真正拥有土地和财富。如果国君没有德行,只顾自己聚集财富,财富聚集了,民众却离散了;国君有了德行,让民众得到财富,民众反而会凝聚,国家也才能得到大治。 作者:许树侠 校稿:游金地 小扬 本文属于公益用途,意在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如果您喜...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意思是说,德是根本,而财富则是末节。这是古时候对君王说的话,如果君王把德看作是外在的事,不加以慎独,并把财富当作内在的事,民众就会效仿上面的做法,为财富相互争斗劫夺。 读到这句话,很多人很担忧,是不是追求财富人生将会铸成大错。过去我对这个问题也有...
《礼记.大学》: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唐代学者孔颖达解释:“德能致财,财为德有,故德为本,财为末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明了道德品质对一个人领导力的影响是很大的。一个人品德好,别人就都愿意听他的,他品德不好,就算逼着别人听他的,别人也不情愿。在一个家庭中,夫妻二...
和“末”的理解,“本”意思是“根本”,也就是为人之基本,“末”,意思是“末梢”,也就是最不重要的。德者,本也”,意思就是“道德修养,是为人的根本。”“财者,末也”意思是“钱财是最不重要的,是身外之物。”2、这句话告诉人们,不要去舍本逐末追逐名利,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大学》云:“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德行是做人的根本,财富、才能、才艺、受用等是其末也。以树作比喻,树有了根,自然会长出枝干,叶子、花果等。我们生在世间,德如树根,自己有了德行,自然就会具足财富、才能等。所以,欲求幸福人生须从德行入手,一切自然如愿而得。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源自《大学》 【延伸】德行是根本,财富是末枝,如果轻根本重末事,就是重财而轻德,本末 倒置,结果就会与民争利。 举本必兼得末,末得而本益荣; 逐末必全遗本,本遗而末亦失。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释义】君子应该首先注重德行。君主有德行才有人拥护,有人拥护才会有国土,有国土才会有财富,有财富才能供使用。德行是根本,财富是末事。 【浅解】道德修养,是为人的根本。古人有许多说法,都是辩证法。“德者本也”,下面对应的是“财者末也”。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