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夏,弘一法师应邀至青岛湛山寺,为僧众开讲南山律学。行前约法三章:一、不为人师;二、不开欢迎会;三、不登报吹名。他到达的第一天,看到湛山寺贴出标语“欢迎弘一大师讲经”,他要求撤下标语,“这里只有弘一法师,没有弘一大师。”僧人向他的寮房送了四个专为他备置的素菜,弘一法师一筷子没动。僧...
弘一(1880-1942),中国现代高僧。生平事迹 俗姓李,幼名文涛,又名广侯,字叔同,别号息霜,法名演音。原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早年就学上海南洋公学,从蔡元培受业。擅长书画、篆刻、工诗词。1905年留学日本,入东京美术学校从黑田清辉学西洋画,旁及音乐、戏曲,造诣甚深。1907年,他与曾孝谷等在东京创办“春柳...
1942年10月2日下午,他身体开始发烧。10月7日弘一法师唤妙莲法师抵卧室写遗嘱。10月13日晚7时45分,弘一法师呼吸急促,8时安详西逝,圆寂于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临终前,10月10日下午,他写了“悲欣交集”4字交妙莲法师。这著名的四个字,字体朴拙,心情恬淡,或悲或喜,都付空寂。弘一法师绝笔 ...
图1 弘一法师临 《始平公造像记》(局部)本文所用的材料主要是1929年刊行的《李息翁临古法书》,今收录在《弘一大师全集》第九册《书法卷》(福建人民出版社)中。法师自序:“居俗之日,尝好临写碑帖,积久盈尺,藏于丏尊居士小梅花屋十数年矣。仁者居士选辑一轶,将以锓版,示诸学者,请余为文,冠之...
2024年10月6日,农历九月初四,恭逢弘一法师圆寂纪念日。 八十二年前的农历九月初四(1942年),弘一大师圆寂于泉州温陵养老院晚晴室,弥留之际,书“悲欣交集”四字,为辗转沉浮的传奇一生,画上圆满的句号。 弘一大师是20世纪中国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1942年10月13日),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1918年8月19日出家,法名演音,即佛教中赫赫有名的弘一大师,晚号晚晴老人。 李叔同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为世人所瞩目。他的书法早期脱胎魏碑,笔势开张,逸宕灵...
1942年,62岁的弘一法师知道大限将至,于是将弟子叫到身边,让弟子在自己死后的棺材四周,放上四碗水。起初弟子不理解,后来才知道弘一法师的高妙之处 处逆境,必须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又名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从日本...
弘一法师李叔同:人生本无意义,万事终究一场空 张爱玲为人孤傲,可是对弘一法师李叔同,却佩服得五体投地,她说:“不要认为我是一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丰子恺,作为李叔同的学生,丰子恺这样形容自己的老师: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
“悲欣交集,见观经”——这七个字是对中国近现代文化、佛学影响较大的弘一法师圆寂前三天,支撑着写下的最后一幅墨迹。这一著名的遗墨近日亮相于中国美术馆“净妙庄严——中国佛教文化艺术邀请展”。此次展览以庆祝中国佛教协会成立70周年为契机,展出古今艺术名家、高僧大德创作佛教题材绘画、书法、雕塑作品1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