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别于康德「恶的根本性」,艾希曼其言论及思考停留在表现的结果,是因为在极权环境里面逐渐养成的,而极权主义通过意识型态达到统治的结果,人民不进行思考,极权缺乏了公共空间来表达和辩论真实的想法,将影响人们独立及批判的思考能力,这才是“平庸的恶”可怕的地方。
可见元代戏曲家关汉卿也早知道了“平庸之恶”危害极大,所以笔下才惩罚保持沉默的老百姓,以警示后人,平庸之恶的帮凶也做不得。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有个清醒的头脑,千万不要做一个无思想、无责任感的“平庸之恶”人。同时为了大家的幸福,为了自己的利益,要敢于站出来作斗争,不丧失良心,不落入俗套。
按照阿伦特的说法,“平庸的恶”源于丧失思考判断或拒绝思考,因为如果思考与恶相接触,审视恶产生的前提和准则,就会因其空洞无物而受挫沮丧。艾希曼正是这样一个行“平庸的恶”的罪人,他作为遣送犹太人中枢机构的负责人,执行纳粹首领的命令,在希特勒的“Final Solution”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埃希曼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并...
“平庸之恶”还包括行政不作为与司法不作为,分别指行政机关在面对公共和国家利益受损时故意不履行或拖延履行,直接侵害了政府公信力及社会公共利益。司法机关在应当积极履职时选择回避或执行不力,导致法律和司法功能失效,损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并破坏了法治的严肃性、统一性。遏制“平庸之恶...
“平庸之恶”英文为The Banality of Evil,是一个哲学术语,是指在意识形态机器下无思想、无责任的犯罪。一种对自己思想的消除,对下达命令的无条件服从,对个人价值判断权利放弃的恶。(百科) 我们在这里抛开对意识形态的过度解读,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的平庸之恶的具体表现是"对下达命令的无条件服从,对个人价值判断权利放...
贝蒂娜·施汤内特认为,阿伦特做出“平庸之恶”的判断,是因为当时能够接触到的资料太少。 而新近出版的美国历史学家德博拉·E.利普斯塔特的《艾希曼审判》(译林出版社出版)一书,更是颠覆了阿伦特的看法。艾希曼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写下了一份回忆录,他被处决以后,回忆录手稿被封存在以色列国家档案馆。上世纪90...
“恶的平庸性”体现出一个重要特征:无思性(thoughtlessness)。无思性不是愚蠢,和一个人的智力(...
阿伦特认为,平庸之恶是指那些既无能又恶毒的人所造成的罪恶。这些人并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会盲目地服从命令,执行自己被赋予的任务,从而沦为纳粹大屠杀的凶手。这些人并非天生恶毒,也不是那种出于自身利益而做恶事的人,他们只是在大屠杀中扮演了一个“角色”,成为了“平庸之恶”的代表。但阿伦特也并不...
1. 平庸之恶的形成与本质 平庸之恶并非某种极端恶行,而是源于日常生活中的无知与麻木。阿伦特在分析纳粹战犯阿道夫·艾希曼时,指出他并非出于恶意,而是因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仅仅遵循上级命令行事。艾希曼的罪行揭示了一个恐怖的现实:平凡的人在放弃思考的情况下,也可以成为巨大恶行的一部分。这种平庸之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