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又称《老子经》《道德经》《道德真经》,是中国早期哲学经典之一,不仅对中国的文化、政治、经济、军事产生过重大影响,也受到国外学界的普遍赞扬。在帛书《老子》出土之前,人们看到的主要是王弼的注本与河上公的注本。这些《老子》注本经过千年传抄,传抄者或有意或无意对其文字有所增减,没能保持原貌,因此...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乙本,较多地保存了《老子》的原貌。此次出版,约请潜心研治老庄哲学几十年的张松辉先生,将《老子》甲本、乙本与通行的王弼本相对照,篇次依帛书《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安排,参考多种版本精审校勘原文,并在此基础上加以题解、注释和翻译,差异较大者则分别进行翻译,全面...
道是可以被言说的,但可以言说的道,并不是那个恒久常存的道。名是可以被定义的,但可以定义的名,并不是那个恒久常存的名。无形无名,是造生万物的起始;有形有名,是孕育万物的母体。因此守住无欲的状态,来察知从无生有之妙;守住有欲的状态,来察知万物成形之徼。有欲无欲,同出于人;有名无名,同...
帛书《老子乙本》出土于三号墓东边箱一个长方形漆奁盒下层,与卷前四篇古佚书合抄在一幅宽帛上,折叠后放在漆奁内,出土时沿折痕断成三十二片。整幅帛书原高约48厘米(现已断成上下两截),朱丝栏墨书,为规范的八分隶,非常工整。帛书《老子乙本》《德经》在前,《道经》在后,与通行本相反。上下篇卷尾分别注有...
帛书《老子》(马王堆帛书本) 何志龙 三生万物 道法自然 来自专栏 · 三生万物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老子甲本 德经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乃(扔)之。故失道。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
道“二千四百二十六”。《老子》是中国道家的经典文献。二千多年前的《老子》乙本的发现对订证今本《老子》章次文字之误有重要价值,同时,为研究道家思想以及汉代道家的传播提供了新依据。此本不分章,与帛书《老子》甲本的章次完全一致,但也略有几处不同。帛本《老子》与传世相比思路更清晰,内容更丰富。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乙本,较多地保存了《老子》的原貌。此次出版,约请潜心研治老庄哲学几十年的张松辉先生,将《老子》甲本、乙本与通行的王弼本相对照,篇次依帛书《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安排,参考多种版本精审校勘原文,并在此基础上加以题解、注释和翻译,差异较大者则分别进行翻译,全面...
《帛书老子》是2024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松辉。内容简介 《老子》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问世以来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乙本,较多地保存了《老子》的原貌。此次出版,约请潜心研治老庄哲学几十年的张松辉先生,将《老子》甲本、乙本与通行的王弼本相对照...
【第一章】 通行版: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帛书版: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