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首先要正本,我们要读的是更贴近原本的老子著《道德经》,而不是经过篡改涂抹的编撰版《道德经》。经过我十多年的研究,以马王堆出土帛书《老子》甲、乙本为底本,重点参考高明教授整理出来的帛书版本,对照王弼通行本、河上公注本等传世版本,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断句、修正,整理出理论体系更加圆融的帛书版本,并做详...
帛书《道德经》是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简介 《道德经》的总字数因为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马王堆帛书,甲本为5344字,乙本为5342字(外加重文124字)。解读 马王堆汉墓帛书本《道德经》解读 易亚苏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
目前公认的最早的版本是1973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帛书版。 《道德经》马王堆帛书版错别字较多,多有删改之处,甲本为5344字,乙本为5342字(外加重文124字)。 有人考证《道德经》不可能是老子一人之作,应该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老子出函谷关被守将尹喜留下,写下了五千言《道德经》,也许只是个传说。而且,有...
而从细节来看,通行本《道德经》把《帛书·老子》中的很多“古字”,都以后世的“今字”替代或通假掉了,并且在替换文字的基础上,对有些内容进行了篡改。经过这样的替换、调整以及结构的颠倒,就把《帛书·老子》变成了在当时乃至后世,至少让后世之人觉得还能看懂的通行本《道德经》。#道德经# 但是,即使是经过...
第一章: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徼。
第三十正:人道(74)(参考王珝《老子八十一正》讲解视频) 民之不畏畏,则大畏将至矣。毋狭其所居,毋厌其所生。夫唯弗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自爱而不自贵也。故,去彼取此。 第三十一正:变态(76) 若民恒且不畏死,奈何以杀惧之也?若民恒是死,而为畸者,吾将得而杀之,夫孰敢矣?若民恒...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为春秋时期老子(李耳)所著。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前37章为《道经》在前,后44章为《德经》在后。《道德经》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道德经》历史有多个版本,...
其中,帛书老子"甲本"是历史上最好的版本,脱漏较少,内容完整,包括其後一九九三年在湖北荆门市郭店一号楚墓发现的"简本老子"也无法比拟。 《道德经》五千余言,分为德经、道经两篇,共八十一章,计九九之数。 在尊重作者本意的基础上稍作修改以便于阅读,但因《道德经》本身年代久远、微言大义,且充满了智慧和哲思,部分...
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第三章: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