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注释:岂曰无衣:怎能说没有衣服呢?这是反问句,表示有衣服。同袍:同穿一件长袍。袍,长袍。王于兴师:周王出兵打仗。王,指周王。于,...
每章开头都采用了问答式的句法,以一句“岂曰无衣”发端,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愤慨,渲染出一种即便生活贫困以至于“无衣”,也要义无反顾奔赴疆场的爱国主义激情;接下来对问句的回答“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则有力地表现出在大敌当前的危急时刻,秦国军民不分你我、同心应敌的质朴民风...
4.《无衣》共三章,采用了重叠复沓的形式,语意是递进发展的,如,“与子同仇”,侧重表达同仇敌忾的情绪,而“”则是行动的开始,“”则指将士们奔赴前线共同杀敌。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1.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与子同泽 与子同裳2.王于兴师 修我戈矛3.修我矛戟 修我甲兵4.与子偕作 与子偕行 ...
《国风·秦风·无衣》 先秦:佚名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朗读技巧标记版黑字重音,\停顿...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开篇就是一句“岂曰无衣”:怎么说我们没有衣裳?接着就是“与子同袍”的回答:我和你穿着同样的战袍。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体现了秦军的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戈矛”指的是戈和矛,泛指兵器。“同仇”指的是共同赴敌,对敌人表示共同的愤慨。对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译文】谁说我无战衣? 与君同披战袍。 大王兴师征伐,整修利戈长矛。 与君同在战壕!谁说我无战衣? 与君同披里衣。 大王兴师征伐,...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第一首《无衣》中,以一位战士的口吻展开叙说,“岂日无衣”是说“谁说我们没有衣服穿”,这是反问句,意思是“有衣可穿;“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明确了衣服的来源,体现了团结,强调同甘共苦之情;“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明确英勇无畏、共赴国难的决心。“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
2原文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秦军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3译文谁说没有军装?吾与君同穿那件长袍。国家发兵征战,整理好我们的长戈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