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播放[百家讲坛]传奇名将封常清落幕 《百家讲坛》 20230724 诗说唐朝 10 汉家大将西出师 00:38:13 本期内容 [百家讲坛]诗说唐朝 10 汉家大将西出师 岑参写诗给封常清送行 00:12:03 [百家讲坛]《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的创作背景 00:02:07 [百家讲坛]《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的特点 00:...
封常清,山西临猗县人。他从小就长得很丑,史书记载他的长相“干瘦、矮小、斜眼,走路还有些不稳当。”除了长相一言难尽外,封常清的家境也非常差,他父母双亡,只有外祖父一个亲人。在封常清幼时,他的外祖父又因罪流放安西,因此封常清的命运可以称得上是多舛了。在安西呆了数十年,已过而立之年的封常清...
封常清以击败达奚诸部叛乱的功劳成为安西四镇都知兵马使判官。公元747年,高仙芝远征小勃律国,封常清跟随高仙芝出征。不久高仙芝因大败小勃律国的功劳升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也没忘记封常清的功劳,便奏请封常清为庆王府录事参军,充节度判官,后来又加朝散大夫,专门负责安西四镇的屯田,仓库,营田等事。此后每...
据《旧唐书·封常清传》记载,封常清长得可谓是一言难尽,如果用八个字来形容的话,那就是“细瘦颣目,脚短而跛”,意思是他不仅长得干瘦、矮小、斜眼,而且还是个瘸子。除了长相丑陋之外,封常清的命运也是相当不好,他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又被犯了罪的外祖父带到了贫瘠苦寒的安西之地,祖孙俩一起来这儿...
封常清(690年—756年1月24日),蒲州猗氏(今山西省猗氏县)人,唐朝名将。自幼家中清贫但受祖父影响喜爱读书。曾两次入朝为官。父母早亡,外祖父犯罪,随外祖父流放安西。初在高仙芝部任判官,天宝六年(747年)随高仙芝击败小勃律国(在今克什米尔西北部)。天宝十一年(752年)唐玄宗任命封常清为安西副都护,第二年...
封常清(656年—730年),唐代名将,祖籍河内郡(今河南省焦作市),出生于河南省济源县一个贫穷的家庭。他身材矮小、相貌普通,但却有着极高的智慧和勇气。封常青少年时期曾做过许多工作,但都没有成功。后来,他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了进士。可是,由于他不愿意花钱行贿,所以无缘官职。年轻时为了生活,他一度在...
其中有一封失传已久的遗书《封常清谢死表闻》,已流入到法国,现藏于巴黎国立图书馆。 这封遗书是大唐名将封常清临死前写给李隆基的,字里行间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若使殁而有知,必结草军前,回风阵上,引王师之旗鼓,平寇贼之戈鋋。生死酬恩,不任感激,臣常清无任永辞圣代悲恋之至。--《封常清谢...
封常清是蒲州猗氏人,他的外祖父由于犯过罪,被流放在了安西,工作大致是守城门,别看家境如此,外祖父却很喜欢读书,也是博览群书颇有学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外祖父就在城楼内教封常清读书,封常清因此才识过人。 外祖父死后,封常清的生活陷入困境,就这么活到了三十多岁,封常清仍只是个穷苦的平民百姓...
2、高仙芝、封常清确实打了败仗 高仙芝与封常清确认打了败仗,封常清在洛阳被安䘵山主力击败,高仙芝原本屯兵陕郡(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分析形势后,与封常清一起退守潼关,一个是兵败,一个是退守,两个人都有责任,但他们的做法是正确的。封常清打败仗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唐军战斗力不及叛军。安䘵山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