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6年1月,唐玄宗下诏令边令诚诛杀在前线抵御叛军的封常清与高仙芝,临阵斩将是兵家大忌,封常清与高仙芝两人是唐朝西域名将,常年在西域征战,只因为在洛阳被安䘵山叛军击败,封常清与高仙芝退守潼关,被唐玄宗以“失律丧师”之罪处斩。高仙芝是高句丽人,今辽东及朝鲜半岛北部人,出身贵族、武将世家,善骑射...
这两位算是高仙芝的老朋友。多年以前,高仙芝还是一位没什么名气的将领,封常清是他的部下,边令诚是他的监军。三人在西域相识,共同经历了一次长途奔袭的战役。那场战役之后,高仙芝取得大胜,名扬天下;封常清辅弼主将,多有战功;边令诚向皇帝宣扬战果,使高仙芝升任节度使。安史之乱爆发后,三人再度相逢,可是一...
天宝初年,西域达奚叛乱,四镇节度使夫蒙灵詧命高仙芝带兵平叛,封常清作为亲兵文书陪伴左右,平叛之后高仙芝准备给朝廷写报告,而此时封常清把写好的报告递给了高仙芝。高仙芝打开一看,大为惊讶!里面详细记载了这次战役的经过,包括遇到的困难,还有高仙芝的采用的谋略。整篇文章逻辑清晰,思维谨慎。高仙芝大惊失色,...
且听我娓娓道来:高仙芝和封常清,就是当时西域战场上的"双雄"。高仙芝是个地地道道的边疆猛将,从小就是个骑射天才。这哥们儿在西域横着走,打得诸胡部落闻风丧胆。他不仅攻灭了小勃律国,还在怛罗斯之战重创大食,可以说是唐朝边疆的一块璀璨招牌。封常清就更牛了,一个山西小伙,靠着过硬的本事在西域闯出了...
假如玄宗没有干涉封常清、高仙芝以及哥舒翰三位将领的决策,这场战役的走向是否会不同?从军事战略上分析,唐军原本具备坚守潼关的有利条件。潼关地形狭窄,易守难攻,叛军若想突破,必须耗费巨大的兵力与时间。同时,唐军的20万兵力在数量上占据优势,如果能利用潼关的地形防守,将叛军围困在关外,其后方粮草供给与士兵...
公元756年1月,唐玄宗下诏令边令诚诛杀在前线抵御叛军的封常清与高仙芝,临阵斩将是兵家大忌,封常清与高仙芝两人是唐朝西域名将,常年在西域征战,只因为在洛阳被安䘵山叛军击败,封常清与高仙芝退守潼关,被唐玄…
高仙芝和封常清两位忠贞不二的名将竟落得这般下场,着实令后人叹惋。但是说的难听些,当时他们简直就是气...
封常清,高仙芝被唐玄宗斩首。如果唐玄宗不杀他们,他们能挡住安禄山吗?答案是,挡不住,而且封,高两人活着,更危险。先代入安禄山的视角。如果看到前面潼关守将是封,高两人,如果我是安禄山,我会派出使者劝降两位名将。安禄山,兵多将广,都是精锐边军……蜂,高二人都是新兵,没法打。安禄山劝降就很有可能,只要投降,打...
安史之乱的悲剧深刻地反映了军事决策对国家命运的重要性。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本有机会稳住唐朝的阵脚,但最终被唐玄宗的愚蠢决策摧毁。唐玄宗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一个无法抹去的印记——荒谬指挥的祸首。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罪人究竟是谁?答案唾手可得,正是那位坐拥王权的皇帝,唐玄宗。在这篇文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