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 中国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 所属类别 : 舞蹈|文化遗产 安塞腰鼓是陕北的汉族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腰鼓是中国汉族古老的民族打击乐器。腰鼓最初流行于陕北的安塞、横山、米脂、子洲等地,以安塞、横山最为普及,后来在全中国发展流行,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形式。腰鼓在民间十分盛行,人们跳着腰鼓舞,变换队形,或行走或在一个场地内边舞边敲。同时,也用于民间秋歌舞。在表演的形式和技巧上,变化极为丰富...
《安塞腰鼓》是当代作家刘成章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写安塞腰鼓,没有细致描绘一次演出的过程,而是精心选择片断来写。先写演出的场面,然后写鼓声,再写击鼓人,三个乐章都用“好一个安塞腰鼓!”作结,反复咏唱,充分表现了安塞腰鼓的雄阔,豪迈奔腾的艺术境界。另外,文章还大量运用短句,加强力度。运用排比,反复等...
《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全文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三个阶段展开描写。不仅表现了安塞腰鼓这种民间艺术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特点,而且反映了陕北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
安塞腰鼓,网络流行词,来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课文,通过热烈的语言,描绘西北的风土人情。其中,这一段文字因为莫名符合部分网友的精神状态,在网络广为流传。词语来源 来自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通过热烈的语言,描绘西北的风土人情。其中,这一段文字因为莫名符合部分网友的精神状态,在网络广为流传,“...
新华社乌鲁木齐1月30日电(记者古扎丽努尔·塔依尔江)大年初一,乌鲁木齐市地标性景区新疆国际大巴扎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场热烈奔放的安塞腰鼓表演在此精彩上演,为当地各族群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也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浓的年味。鼓声震天,红绸飞舞,激昂的鼓点中,表演者腾挪跳跃,将黄土高原的粗犷豪放展现得淋漓...
安塞腰鼓骤响时的声、形、光、力震撼人心,气吞山河,这就是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3.“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怎样的作用?...
安塞腰鼓是产生和流传于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的一种群体广场表演艺术,是我国腰鼓活动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演绎形式,是最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之一,是黄河流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力量之展示,是民族精神之图谱。安塞腰鼓渊源流长,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的起源有战争学说、劳动学说和巫仪学说。安塞腰鼓在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