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养,汉语词语,拼音是cún yǎng,意思是存心养性;抚恤、抚养。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存养 拼音 cún yǎng 释义 存心养性;抚恤、抚养 出处 《答何叔京书》 目录 1解释 2出处 编辑本段 解释 存心养性。 抚恤;抚养。 编辑本段 出处 宋·朱熹《答何叔京书》:"二先生拈出敬之一字,真圣学之纲领,存养之...
存养的意思是存心养性。宋·朱熹《答何叔京书》:“二先生拈出敬之一字,真圣学之纲领,存养之要法。”宋·陆游《存养堂为汪叔潜作》诗:“三旌五鼎俱妄想,致一工夫在存养。”宋·苏泂《得句》:存养龟传息,扶行鹤类形。题诗窗纸白,住舍竹林青。宋·俞桂《次下竺僧韵》:石涧鸣泉玉,...
“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省察:通过反省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和行为中的不良倾向、坏的念头、毛病和习惯;所谓“克治”,就是克服和整治,去掉所发现的那些不良倾向,坏的念头、毛病和习惯。 存养:指保存本心,培养心性。 在阳明先生看来,“省察”和“存养”本质上是一回事。“省察”是在有事...
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初释: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天理,存养是无事时反省体察天理。 壶天山人诠释:省察和存养之间是一动一静的关系;存养是长期的功夫,是慢慢长期的熏养;而省察则是应机,事情来的时候应机省察。之间也是互为因果的,非常绝妙。当事情来临的时候,所谓的省察就是一种反观内照。反...
卷四·存养1、或问“圣可学乎?”濂溪先生曰:“可。”曰:“有要乎?”曰:“有。”“请问焉。”曰:“一为要。一者无欲也。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明通公溥,庶矣乎。”——周敦颐《通书·圣学》2、动表节宣,以养生也;饮食衣服,以养形也;威仪行义,以养德也;推己及物...
“省察”的更高境界是“存养”,即加强自我修养。王阳明认为,自我修养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他说:“无事时固是独知,有事时亦是独知。人若不知于此独知之地用力,只是在人所共知处用功,便是作伪。”“此独知处便是诚的萌芽,此处不论善念恶念,更无虚假,一是百是,一错百错。”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
存养篇及译文 1 或问:圣可学乎? 濂溪先生曰:可。 曰:有要乎? 曰:有。 请问焉。 曰:一为要。一者,无欲也。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明通公溥,庶矣乎! 【译文】 有人问:圣人可以学习吗?周敦颐说:可以。问:有要点吗?回答:有的。问:要点是什么?回答:要点就是一。一,...
现在来具体聊一聊该书“存养”这一章节:1.性分不可使不足,故其取数也宜多;曰穷理,曰尽性;曰达天,曰入神;曰致广大,极高明;情欲不可使有余,故其取数也宜少;曰谨言,曰慎行;曰约己,曰清心;曰节饮食,寡嗜(shì)欲 性分不可使不足,故其取数也宜多:充分发挥人的本性天赋,发挥得越多...
一、静时存养,动时省察 省察是有事时的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的省察。 人如果不能看清自己,就容易骄傲自满。心中若装满了骄傲,便很难听取忠告,吸取经验教训,长此以往只会固步自封、止步不前。自知不明的人往往昏昏然、飘飘然,摆不正位置、找不准人生支点,驾驭不好生命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