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察是有事时存养良知的方法。在面临事务、处理问题时,人的注意力往往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吸引,内心的良知和本性容易被遮蔽。此时,通过省察,可以保持内心的清醒和坚定,从而在处理事务的过程中,不断存养和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存养良知是无事时省察的方法。在无事之时,人的内心容易陷入空虚或杂念之中,这时,通过存养...
王阳明《传习录》中有言:“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省察是有事时存养良知的方法,存养良知是无事时省察的方法,此修行之法对为人处世来讲,很有借鉴意义。“省察”,即自我反省、自我检查,很重要但也容易被忽略。有些人往往是自我感觉良好、“省察”不够,甚至流于形式。只有心怀“省察”之...
“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省察:通过反省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和行为中的不良倾向、坏的念头、毛病和习惯;所谓“克治”,就是克服和整治,去掉所发现的那些不良倾向,坏的念头、毛病和习惯。 存养:指保存本心,培养心性。 在阳明先生看来,“省察”和“存养”本质上是一回事。“省察”是在有事...
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省察是有事时的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的省察。 人生启迪:人如果不能看清自己,就容易骄傲自满。心中若装满了骄傲,便很难听取忠告,吸取经验教训,长此以往只会固步自封、止步不前。自知不明的人往往昏昏然、飘飘然,摆不正位置、找不准人生支点,驾驭不好生命之舟。怎样自...
我们都离不开两个字:省察。有事时我们需要省察。为的是给自己以后的人生存养。再遇事不慌乱。无事时,我们需要存养。存养的方法亦是省察。动时省察自己所处的境况。静坐则常思己过。只有不断地省察,才能保持清醒。在静态和动态之间找到平衡点。更好地理解人生的真谛。01静时存养,存养是静时的省察 静时...
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初释: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天理,存养是无事时反省体察天理。壶天山人诠释:省察和存养之间是一动一静的关系;存养是长期的功夫,是慢慢长期的熏养;而省察则是应机,事情来的时候应机省察。之间也是互为因果的,非常绝妙。当事情来临的时候,所谓的省察就是一种反观内照...
阳明先生曾言:“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这句话揭示了省察与存养之间的微妙关系。省察,是在事情发生后进行的反思,而存养,则是在没有事情时进行的自我反省。🔍 省察:有事时的存养之道 省察,是在事情完成后进行的反思。例如,当我们完成一项任务或做出某个决定后,我们会思考这个结果是否符合我...
一、静时存养,动时省察 省察是有事时的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的省察。 人如果不能看清自己,就容易骄傲自满。心中若装满了骄傲,便很难听取忠告,吸取经验教训,长此以往只会固步自封、止步不前。自知不明的人往往昏昏然、飘飘然,摆不正位置、找不准人生支点,驾驭不好生命之舟。
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初释 省察是发生事情的时候存养良知的方法,存养良知是没有事情的时候省察的方法。壶天山人诠释 “省察是有事时存养”,是说修学者的反省、觉察,通常发生于事情完成之后,即一个人做出了某个行为、完成了某件事情,产生了某种后果,那么这个后果符合自己的预期吗?是自己...
“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个人理解: 省察就是反省和观察,存养就是记住和培养。 观察是对自然物的仔细和反复地察看,仔细观察之后就应该记下来,将记忆与理结合起来,就会形成认知。 反省是反省参与社会活动时,由情绪而形成的意志。反省与培养相结合,就会形成自己的文化本能,这就使得即时产生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