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是指卫国人商鞅在秦国实行的变法运动。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嬴渠梁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秦孝公任商鞅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顿丘(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 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 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
其实这篇文章的主要任务就是先解释清楚商鞅变法的人物和背景问题。搞清楚了商鞅的人物特征,才能理解他背后的行为逻辑和变法理念;搞清楚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公正地对商鞅变法进行全面的认识和评价。商鞅的原名并不是商鞅,他之所以被称为商鞅,主要是因为他在秦国变法有功,受封于商地,古人有以封地为姓氏的...
应该说,不同的君主对于商鞅的态度有所不同...一、伯乐“秦孝公”——首先来看秦孝公,秦孝公对于商鞅的态度绝对是无比敬佩和欣赏的。记得当初秦孝公下求贤令: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看看秦孝公这胸怀,只要能够帮助秦国强大他甚至能够与对方共享天下。毫无疑问,商鞅做到了这一点,...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华夏族,战国时期卫国(今河南省濮阳市)人,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姬姓,卫氏,名卫鞅。因卫鞅本为卫国公族之后,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商君之法太过刻薄寡恩,设连坐之法,制定严厉的法律,尤其是军功...
商鞅(约前395年—前338年),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汉族。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今陕西省商洛市),后人称之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死后,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在位执政...
商鞅,被誉为是大秦帝国的奠基人,在商鞅的辅佐下,秦国从西域边陲的一个小国,变成了战国第一强国,商鞅正是秦国由弱变强的关键人物。商鞅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也是法家思想的重要代表,商鞅和李悝和吴起一样都是卫国人,卫国在今天的河南境内,卫国是周朝的诸侯国,地方不大,但是人才辈出,在历史上存在了近1000...
一、商鞅的早年经历 商鞅,原名商君,出生在战国时期的卫国。你想想,那时候的中国正是群雄逐鹿、百家争鸣的时代,各国为了争夺霸权,真是斗智斗勇。商鞅小时候就特别聪明,尤其喜欢法家思想。法家主张重视法律和制度,认为国家的强大得靠严明的法律和中央集权。在卫国,商鞅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他并不满足于当一个...
在这之后,秦孝公决定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商鞅在秦国的第一次变法 商鞅第一次变法是在秦孝公六年(公元前356年),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有:1.颁布法津,制定连坐法。商鞅把李悝的《法经》带到了秦国,并把“法”改为“律”,还增加了连坐法。什么是“连坐法”?我们前面说到“什伍制”是十家为什、五家为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