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一句道德经是“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出自《道德经》第十四章。意思是,道就是这样一种无法感知的东西。看也看不到,听也听不到,摸也摸不着。 视之不见名曰夷,夷是平的意思,例如“武王伐纣,夷定天下”。平地上如果突起一座山,我们一眼...
“视之不见名曰夷”:“夷”是平的意思,此处引申为看不见。道无形无象,超越了人类的感官认知,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因此视之不见。 “听之不闻名曰希”:“希”意为稀少、无声,此处引申为听不见。道静谧无声,超越了声音所能传达的范畴,因此听之不闻。 “搏之不得名曰微”:“微”意为微小、隐秘,此处引申为...
“搏之不得名曰微”不如帛书甲乙本的“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更形象,这里采用帛书版本。那既然道是...
白话版《道德经》第十四章 原文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夷:无色。希:无声。
《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 其下不昧 绳绳兮 不可名复归于物 是谓无状之状 无物之象 是谓惚
“搏之不得名曰微”的读音为:bó zhī bù dé míng yuē wēi。 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灵枢经》的《九针十二原第一》,意思是当气闭而不得通时,就用导气的方法使其通畅,如果用手按循而气仍不至的,就叫做“微”。在这里,“搏”指的是用手按循、推揉以引导气血;“得”是达到、获得的意思,指气血能够...
老子道德经精解:第十四章 道德经【第十四章】原文: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原文:视之不见 , 名曰夷﹔听之不闻 , 名曰希﹔搏之不得 , 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 , 故混而为一。 释文:看它却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它却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却摸不着,把它叫做“微”。这三者不可说清楚,所以就混而为一。
逐句解释: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夷,灭也,即无形。希,静也,即无声。搏,触摸。也有记作“㨉”;㨉:抚、摹。即“道”,看不见叫做夷,听不到叫做希,摸不着叫做微。这就是“道”的形状和形象。此三者不可致诘(jié),故混而为一。致,推。诘,问。夷、...
道德经 第14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1291 4 2021-12-24 14:09:30 未经作者授权,禁止转载 您当前的浏览器不支持 HTML5 播放器 请更换浏览器再试试哦~19 4 19 7- 知识 人文历史 中华文化 传统文化 道德经 修行 曾仕强教授 打卡挑战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