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计,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谬,其下不忽;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随之不见其后,迎之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简译:看祂却因为我...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恍。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竹简本无此章,...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抿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计,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攸,其下不忽。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朢。迎之,而不见其首。随之,而不见其后。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二、译文...
1、今本“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应订正为“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 2、“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应订正为“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3、“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应订正为“一者,其上...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mín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计,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攸,其下不忽。寻寻呵!不可名也,復归于無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沕mì望。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注释:在视觉功能正常而且可视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眼前的事物却不能在人的大脑中产生通常的视觉响应,这种生命现象定义为微(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在听觉功能正常而且可听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身边的响动却不能在人的大脑中产生通常的听觉响应,这种生命现象定义为希(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在本体感觉功能正常的情况下...
亲子传统经典诵读对《道德经帛书甲本•第十四章【视之而弗见】》发表的评论: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恍。
《道德经》帛书版第十四章: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搏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谬,其下不惚,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沕望。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 - 🥀ঞ事业
【道德经14】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搏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谬,其下不惚,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沕望。随...
虚空先生解析《道德经》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视,说我看,也看不见。微,就是很细微的东西。比如说这个空气中有没有灰尘?有。你看见了吗?但是你为什么知道有灰尘呢?像不像道?就是我没看见,但是我知道他在,就是这个道理。因为道,他很细微,你 - 缘因果于2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