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jié),故混(hùn)而为一。其上不皦(jiǎo),其下不昧。绳绳(mǐn mǐn )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
原文:视之不见 , 名曰夷﹔听之不闻 , 名曰希﹔搏之不得 , 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 , 故混而为一。 释文:看它却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它却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却摸不着,把它叫做“微”。这三者不可说清楚,所以就混而为一。 今解:老子对“道”的描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摸而不...
通行本中写作“视之不见曰夷”,古本中写作“视之不见曰微”。 看不见除了不存在,就是太小的原因,所以个人以为第一句应该是“视之不见曰微”。 这三句分别是:看不见,听不到,抓不住。 比如空气,比如这天地之间的规则(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天地之间的规则)。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致诘”是...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欣_ixq 太棒了.能听到张鹂老师的道德经朗读版,听起来...
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尾。根据早已存在的“道”,来考察现今的具体事物,我们就能了解宇宙的起始,这就叫作道的规律。逐句解释: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夷,灭也,即无形。希,静也,即无声。搏,触摸。也有记作“㨉”;㨉:抚、摹。即“道...
第14章 视之不见名曰微,听之不闻名曰希,捪(mín)之不得名曰夷。此三者,不可至计,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攸,其下不忽。寻寻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望。随之不见其后,迎之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2018-06赞 回复@天行健吉 表情0/...
《道德经》 第 14 章视之不见,名曰 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 tuán 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简单解释:把看不见...
视之不见,名曰微;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夷。写作风格的句子这种写作风格句子可以这样写: 看它看不见,称它为“无”;听它听不到,称它为“虚”;摸它摸不着,称它为“微”。©2022 Baidu |由 百度智能云 提供计算服务 | 使用百度前必读 | 文库协议 | 网站地图 | 百度营销 ...
《道德经》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主要讲的是( )和( )。 A....
《道德经》第14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