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四章,原文是: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jiǎo),其下不昧,绳(shéng)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 其下不昧 绳绳兮 不可名复归于物 是谓无状之状 无物之象 是谓惚
翻译: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
这三者形象难以区分开来,所以是浑然一体的。2、原文:原文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 无状之状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
《道德经》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主要讲的是( )和( )。 A....
今天分享的一句道德经是“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出自《道德经》第十四章。意思是,道就是这样一种无法感知的东西。看也看不到,听也听不到,摸也摸不着。 视之不见名曰夷,夷是平的意思,例如“武王伐纣,夷定天下”。平地上如果突起一座山,我们一眼...
《道德经》第十四章原文: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 道法传承师(玄
这三者形象难以区分开来,所以是浑然一体的。2、原文:原文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 无状之状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语出《道德经》通行版:有而看不见的东西叫夷,有而听不到的声音叫希,有但触摸不到的东西叫微。这三种东西不可推究,因此混而为一。 苏辙注道德经云:视之而见者,色也,所以见色者,不可见也。听之而闻者,声也。所以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