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道就是这样一种无法感知的东西:看也看不到,听也听不到,摸也摸不着。 “视之不见名曰夷”:“夷”是平的意思,此处引申为看不见。道无形无象,超越了人类的感官认知,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因此视之不见。 “听之不闻名曰希”:“希”意为稀少、无声,此处引申为听不见。道静谧无声,超越了声音所能传...
解读: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道在哪里,我们看不见,所以叫作“夷”。这里的“夷”代表无形无象的状态,是视觉无法捕捉到的。用心去听,听不到任何声音,所以叫做“希”。这里的“希”代表无声无息的状态,是听觉无法感知到的。用手去抓、去摸,也抓不住、摸不到,所以叫做...
📜 原文: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浑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理解:宏大隐秘的事物和规律,眼睛无法靠视觉看到,称之为夷。...
《道德经》第十四章通行本原文: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译文:看不...
视之不见名曰夷全文翻译 【原文】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jié),故混(hùn)而为一。其上不皦(jiǎo),其下不昧。绳绳(mǐn mǐn )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
原文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夷:无色。希:无声。微:无形。诘:究问、反问...
今天分享的一句道德经是“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出自《道德经》第十四章。意思是,道就是这样一种无法感知的东西。看也看不到,听也听不到,摸也摸不着。 视之不见名曰夷,夷是平的意思,例如“武王伐纣,夷定天下”。平地上如果突起一座山,我们一眼...
视之不见,名曰夷①;听之不闻,名曰希②;搏之不得,名曰微③。此三者不可致诘(jié)④,故混而为一⑤。其上不皦(jiǎo)⑥?其下不昧(mèi)⑦,绳(mǐn)绳兮不可名⑧,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⑨。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⑩,以御今之有⑪。能知古始⑫,是谓...
老子道德经精解:第十四章 道德经【第十四章】原文: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道德经》第十四章,原文是: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jiǎo),其下不昧,绳(shéng)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