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受、想、行、识是佛教阿毗达磨哲学中的重要概念,指代构成身心世界的五种基本要素。以下是对这五个概念的详细解释: 色: 含义:色蕴包含内色和外色。内色指眼、耳、鼻、舌、身等身体器官,外色指色、香、味、触等外界物质现象。从广义上来说,色蕴指一切有形态、有质碍的物质现象,包括身体以及周围的万事万...
识是色、受、想、行四蕴的总集,是心识活动的总称。识是能够认识和感受世界的根本精神要素。从神经科学角度来看,识可以理解为大脑的意识活动,识是意识的核心,是认知和感受的主体。 身心关系 色、受、想、行、识五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我们身心世界的基本框架。 从生理角度来看,色是物质基础,受、想、行、...
色、受、想、行、识,这五个字合称为五阴,它们涵盖了心理与生理的双重层面。其中,“色”代表着生理的五大要素——地、水、火、风、空。而“受”,则是指我们的感觉,它涵盖了日常生活中的冷暖感知,以及情感和思想体验等。接下来,“想”则侧重于思想与知觉,它是我们理解世界和自我认知的核心。那么,“行...
四,识,相当于知觉、认识的作用 是用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种感觉器官,也就是六根,来认知色、声、香、味、触、法六种存在对象,也就是六尘。识与知觉认识所表示的含义相近。总而言之,与表示物体存在的“色”相对,“受、想、行、识”从四个方面表示精神存在的方式。“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当...
阿难问佛陀:“为什么说色想受行识,本是如来藏妙明真性的随缘影现呢?”佛陀说,譬如有人以清净明亮的眼睛,去观看清澈明朗的晴空,唯见碧空万里,更无他物。假若有人目不转睛地注视天空,时间一长,眼睛疲劳后,就会眼花缭乱,眼前狂花乱舞,或出现许多奇形怪状的东西,当知色阴,也是如此。眼前飞舞着的那些...
受,是指感官接受到的各种刺激;想,是感觉和认知,将感知转化为语言和概念;行,代表思维活动,是心理层面的运作;识,即意识,形成概念、记忆和认知。这五个元素——色、受、想、行、识,在佛教中被称作“五蕴”,是构成个体经验的基本要素。五蕴之中,色蕴是物质世界的体现,包括一切有形的存在;...
相信很多人尽管没读过心经,也耳熟能详这句话“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乍闻此言很多人,容易望文生义以为这话的意思是美色是空,是美色胭脂骷之类的废话,实际上这句话里色不是指的美色,空也不是指的无,这句话是在阐述佛对物质的认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1-10-29 19:14 回复 亦...
蕴,意义是积聚,五蕴即是五种聚合。五蕴包含了色、受、想、行、识这五种类的法,各个合为一集,都是因缘和合的,它们相续不断的生灭,故五蕴的意思是五种不同的聚合。五蕴也被翻译为五众或五阴。“五众”是五种众多的法聚合在一起;“五阴”是五种法遮盖住我们的智慧之意。
色受想行识五蕴的具体解释 在佛教中,“五蕴”是一个核心概念,用以描述构成众生及一切现象的基本要素。这五个要素分别是色、受、想、行、识,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所经验到的世界和自身的存在。下面是对每个要素的详细解释: 色蕴(Rūpa-skandha) 定义:色蕴指的是物质形态的存在,包括所有有形的物体以及它们的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