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受想行识”是佛教中的“五蕴”,也是构成人我与万物的五种要素。 色:即一切有形的物质,比如我们的身体、外在的山河大地等,都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种和合而成,没有固定不变的自体,所以叫“色蕴”。 受:即感受,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三种,是我们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反应。 想:即想象、思维,是对...
色、受、想、行、识五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我们身心世界的基本框架。 从生理角度来看,色是物质基础,受、想、行、识是心理活动的表现。 从心理角度来看,受是认知的基础,想是对认知的深化,行是认知的转化,识是认知的主体。 也可以理解为,受是感受,想是认知,行是造作,识是主观体验。 身心一元论认为,心...
因此,应该知道,识阴也是如此,是虚妄无自性,原不是因缘所生,也非无因无缘而自有的自然之性。
色、受、想、行、识这五蕴,是虚妄不实的,身体也是虚妄不实的。身体本来是由四大假合;四大,就是地、水、火、风。你们记得!不要把身体看得太认真,又给它找好饭吃,又给它找好衣服穿,又给它找好房子住,男人又给它找一个好太太,女人就要找一个好丈夫,这样来帮助它,以为这是不错的;其实身体是四大假合,地...
四,识,相当于知觉、认识的作用 是用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种感觉器官,也就是六根,来认知色、声、香、味、触、法六种存在对象,也就是六尘。识与知觉认识所表示的含义相近。总而言之,与表示物体存在的“色”相对,“受、想、行、识”从四个方面表示精神存在的方式。“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当...
五阴:色受想行识 (一) 色受想行识是五阴、灵魂的内涵 总之,我们要清楚地了解,有五种因素虚伪地构成我们的生命,也就是说由“色、受、想、行、识”五种因素虚伪的堆积,构成我们肉体的生命。它是无常的、虚妄的,是业的累积,也是灵魂的内涵,它完全是属于阴性的,所以叫做“五阴”。
这里讲的五蕴,色受想行识,与空与般若有什么的关系?也就是般若与真理是什么关系?在《般若心经》里面这样说:真理是空,这般若它不异色,和我们每一个人没有不同,它就是我们自己。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就是真理,真理就是我们,不但色如此,受想行识也是一样的。色不异空就是色——物质和...
妙法莲华经🌺🌺🌺五蕴是色、受、想、行、识。 色,概述为地、水、火、风。受,包括眼、耳、鼻、舌、身这五种意识。想,就是脑袋第六种意识心。行,就是见分、见性、第七识。识,就是阿赖耶识。所有的第七识共一个阿...
🌈 五蕴与五则:五蕴,即色、受、想、行、识,与五则相合,形成五字一体。这五字,也称为五阴,象征着五种不同的存在状态。🔄 亦复如是:五蕴与五则,两者相依相生,如同人身与两手两足合为一体,彼此不可分割。这种一体性,既非一,也非二,而是五蕴皆空、五则皆空的智慧体现。🌍...
五阴是什么呢?是色、受、想、行、识。色有十种魔,受有十种魔,想有十种魔,行有十种魔,识有十种魔,合起来就是五十种阴魔。 修道的人必须对这五十种阴魔认识得清清楚楚的,如果不清楚这五十种阴魔,很容易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