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色受想行识,是五蕴,我们前面已经说过。眼耳鼻舌身意是六根,色声香味触法是六尘,合称十二处。六根、六尘再加上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为十八界。蕴处界在佛教中称曰:三科。是对宇宙...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译解】所以这个时候,人是能够达到这种情况的:体验到的感受到的本质是,不受人的视觉、触觉、思维、想象、行为、观念等,得到的现象的影响的, - 君云于20240229发布在抖
心J 原文+译文(二)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译文】所以空里是没有色相的,没有受想行识,没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更 - 藝書于20240920
造佛业菩萨业。第八识就是我们的种子仓库,仓库里有无量的第七识、无量的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意识。这是讲的五蕴,那么这个五蕴根据我们前面讲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个眼根已经包含在前面的色法里。色蕴啊,这个眼根也好,能感觉的那个见分也好,产生的眼识也好,是不是都是当处出生呐?它没有...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这段话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教中极为重要的经文,它阐述了佛教中的空性概念。1. 空中无色:在真实的空性中,没有颜色或形象的实质存在。是说颜色或形象它们没有自性,是依赖条件而生的。2. 无受想行识:在空性中,连我们的感受(受)...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这是进一步广说。广说什么呢?在诸法真空实相当中,无凡夫法、无圣人法,绝待、清净。“无色”就是没有这些色法。这个身体的色法,是我们业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这是讲“无"六根、"无"六尘,也就是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所谓根,就是指神经系统。眼根,是视觉神经,耳根,是听觉神经,鼻根,是味觉神经,舌根,是嗅觉神经,身根,是触觉神经,这五个属于生理的范畴;第六个意根,那就是感觉神经,它属于心理的范畴。六根又...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眼耳鼻舌身意是六根,色声香味触法是六尘,合称十二处。六根、六尘再加上六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为十八界。蕴处界在佛教中称曰三科,是对宇宙人生一切现象所作的三种不同形式的归纳。就是说可以从五蕴看世间,也可以从十二处、十八界看世间。五蕴已如前释。十二处中的处字是生门义,眼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