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与其在意别人的背弃和不善,不如经营自己的尊严和美好。十六、 一个人若是只为自己努力,毕竟太寂寞了。若是有一个你在乎的人在看,那才不枉此生。十七、 有时候,努力一点,是为了让自己有资格,不去做不喜欢的事,为了能让自己,遇见一个喜欢的人时,不会因为,自己不够好而没能留住对方。为了避免...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当色蕴一空,物质的虚幻消失了,跟着心理层面的受(感受)、想(概念)、行(意志)、识(知觉)也就都空了。所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里面只提到了色,而没有提到另外四蕴“受、想、行、识”。因为色字一破,另外四蕴也就都破了。换句话说,这是一个精...
十二、我多想有个人能对我说:你不用改变自己,我来习惯你就可以了。十三、水凉了还可以喝,心凉了连说快乐都显得落寞。让自己忙一点,忙到没有时间去思考无关紧要的事,很多事就这样悄悄地淡忘了。十四、与其相见,不如怀念,不打扰,是我最后的温柔。十五、你会不断地遇见一些人,也会不停的和一些人说再...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在说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之后,紧接着是“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也就是说,受、想、行、识和色一样,本质都是“空”,所以叫“五蕴皆空”。这“五蕴”之中,“色”指的是客观物质世界;“受想行识”则是主观精神世界。无论“五蕴皆空”的观点是否正确,能在2000年多前对...
从汉字看,识字从音,主要指耳识,故观音之法门为闻思修。 识字小篆 诗曰: 受是亲手传舟法,想为万物目观心。 行乃人法心动静,识即六戈战雷音。 受想行识皆自心,自心为息不知停。 应识五蕴皆空相,方知六根悉无明。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受想行识四蕴,虽然是心法,是无相相,但是和有相相的色法没有两样,同样是虚幻不实的,同样是真心所现。色蕴既破,受想行识四蕴也就随之而破了。所谓一法破,法法皆破。 由此可类推之: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
受想行识是什么意思 受想行识是佛教用语,指“五蕴皆空”中“五蕴”中除了“色蕴”之后的四蕴。即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五蕴中之后四蕴,此四蕴属于心法,故又名非色的四蕴。 在色蕴之后,加一句亦复如是,意思就是都一样是空。 此四蕴皆为心法,非色,即非物质。 受想行识,用大师的话来说, “...
情欲、意念行为、心灵,都是一样的。受想行识四蕴,虽然是心法,是无相相,但是和有相相的色法没有两样,同样是虚幻不实的,同样是真心所现。色蕴既破,受想行识四蕴也就随之而破了。所谓一法破,法法皆破。由此可类推之: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想不异空,空不异想,...
里那句“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的意思“受想行识 答案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首四句实是一个意思,总是说色空不二的道理.初说不异,说没有两样的,还是方便的说;后说即是,是说就是一个,不能分的,是究竟说;斩金截铁,毫无犹豫.色一个字,不单是代表五蕴,...
两句话也可以这么说:色受想行识,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色受想行识,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 色受想行识叫什么?五蕴。 所以这句话还可以这么说:五蕴不异空,空不异五蕴,五蕴即是空,空即是五蕴。这两句话其实是在解释前面的一句: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