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过程中,'受想行识'作为重要的环节,贯穿了整个生死轮回的始终。因此,深入理解和体悟'受想行识'的空性本质,对于打破生死轮回的循环、实现内心的解脱具有重要的意义。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的理念不仅对于佛教修行者具有指导意义,...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此言谓受、想、行、识四蕴,与色蕴同,皆虚幻不实,当体即空。受者,对境领纳事物之心之作用;想者,对境想像事物之心之作用;行者,身口意之造作及有为法之因缘集起;识者,对境了别、识知事物之心之本体。四蕴虽为心法,无相之相,然与色法之有相相无别...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的意思如下: 出自《般若波若蜜多心经》。这句话的意思是受想行识乃单立四蕴,各取其义。受想行识乃单立四蕴。就是说每一个有每一个的具体意义和行为,这里是说受想行识与色法一样无有差别的,同样互即不异。受、想、行、识它们都是互不分离的,指互不分离,就是指即是。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受,是五蕴之一,指感受境界受纳于心的情绪作用,合受,能引起快乐愉悦之乐受,不合受,能引起苦受。 想,是五蕴之一,指接受境界感受后呈现的相构成的概念或意象。 行,是五蕴之一,指造作,即经心思的审虑后发出的行动语言的行为。 识,是五蕴之一,指分别的意思,如眼的分别,认识了红蓝白黑,耳...
里那句“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的意思“受想行识 答案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首四句实是一个意思,总是说色空不二的道理.初说不异,说没有两样的,还是方便的说;后说即是,是说就是一个,不能分的,是究竟说;斩金截铁,毫无犹豫.色一个字,不单是代表五蕴,...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的意思如下: 出自《般若波若蜜多心经》。这句话的意思是受想行识乃单立四蕴,各取其义。受想行识乃单立四蕴。就是说每一个有每一个的具体意义和行为,这里是说受想行识与色法一样无有差别的,同样互即不异。受、想、行、识它们都是互不分离的,指互不分离,就是指即是。 《心经》由来...
接下来,经文说: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里讲的五蕴,色受想行识,与空与般若有什么的关系?也就是般若与真理是什么关系?在《般若心经》里面这样说:真理是空,这般若它不异色,和我们每一个人没有不同,它就是我们自己。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
1、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佛教用语,是指佛教把所有能识知、能了知的所有现象,都归于“心”这个概念的范围中。2、“受想行识”是佛教用语,是指“五蕴皆空”中“五蕴”中除了“色蕴”之后的四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这句话就是: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句话最精华的部分,不在前几句上,而是最后两句,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两句话也是经常容易被人忽略掉的部分。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色与空是没有区别的,空只是色的分解,色只是空的和合。色一般指可以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