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同契》中说:“天地绝气,阴阳不通。三光失焰,万物否终。”这句话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天地间的一切,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如果这种联系被切断,那么整个世界就会陷入混乱。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石头和尚才会在那天说出那句惊人之语。这句话不仅体现了他对《参同契》的深刻理解,更表明他已经看透了...
命《参同契》,微览其观。辞寡意大,后嗣宜遵。译文:本《参同契》共写了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是大易的原理,第二部是《火记》的原理,第三部是《龙虎经》的原理,这三个章节都是根茎相连的。同出于一个门,只是名称不同而已,放在一起可以互相参照,共同契合大道,所以才把这篇文章叫做参同契。但又有前后连...
事实上,《参同契》中,二者兼而有之,是对以往炼丹术、养生术的综合性概括,并有所发展。 3 《参同契》中用《周易》来说明炼丹的鼎器、方位、药物、火候、时辰、变化等,认为修丹与天地造化同属一理,易道与丹道可以相通,故能用天地造化的《易》理来阐述炼丹、内...
希迁禅师于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来到了南岳衡山南台寺,寺东有大石,平坦如台,希迁就在石上结庵而居,因此,时人多称他为“石头和尚”。他的禅法总结于他所撰的《参同契 》中。参同契竺土大仙心,东西密相付。人根有利钝,道无南北祖。灵源明皎洁,枝派暗流注。执事元是迷,契理亦非悟。门门一切...
不光是修身养性,《参同契》既是哲学又是科学。现在西方人研究中国古代科学发展史,把《参同契》看成是化学、地球物理、天文等等学问的重要源头。只是我们中国人反而容易忽略了这一本书,原因之一就是这本书实在很难研究。《参同契》历代注家很多,但真正能参透此书者寥寥无几。上个世纪80年代,南怀瑾先生就曾...
参同契 成语参同契成语 “参同契”是一个中性成语,可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它出自汉·魏伯阳的《参同契》,意为“精勤不退,一念通天”。©2022 Baidu |由 百度智能云 提供计算服务 | 使用百度前必读 | 文库协议 | 网站地图 | 百度营销
◆第九十二章 赞序 《参同契》者,辞隐而道大,言微而旨深。列五帝以建业,配三皇而立政。若君臣差殊,上下无准,序以为政,不致太平。服食其法,未能长生。学以养性,又不延年。至于剖析阴阳,合其铢两,日月弦望,八卦成象。男女施化,刚柔动静。米盐分判,以易为证。用意健矣,故立为法,以传后贤,推晓大象,...
东汉时期,中国古代科技史、人体科学史和炼丹史上公认的划时代圣典(周易参同契)在伟大的丹学理论家魏伯阳手中创生了。 《周易参同契》的诞生,奠定了包括内外丹在内的巾国古代炼丹学的理论基础及基本术语符号体系,因而被尊为“万古丹经王”,受到历代丹家的高度推崇尊奉。宋张伯端《悟真诗》云:“叔通受学魏伯阳,留...
在禅家诗中,有一首著名的五言古体寓道诗,那就是石头希迁的参同契了。“参”是参差不齐,“同”是齐同指参差不齐的现象,与那齐同的本体界,同契妙道,在题目上已显示了“事理一如”的佛理,也与庄子以不齐为齐的齐物思想,有脉络相通之外,更证明了禅宗是中华文化胎育下的产物。
《参同契》的作者魏伯阳,以精湛的道教哲学思想和卓越的智慧,将人体内部脏腑的机能变化和药物合成的原理,巧妙地与《周易》的卦爻相结合。他通过这种方式,为我们揭示了一个神秘而又充满智慧的世界。作为道教经典,《参同契》蕴含着丰富的道教哲学思想。它教导我们要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在面对人生的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