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主要记载东汉末年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多年间士人阶层的言谈风尚和琐闻轶事,内容非常丰富,举凡政治、思想、道德、文学、哲学等方面皆有涉及,是研究魏晋时期历史的珍贵文献。 《世说新语》原名《世说》,分为十卷(《隋书·经籍志》等著录为八卷)。唐人为了与汉代刘向所著《世说》(已亡佚)相区别...
比如,李清照跟魏晋名士一样,都喜欢游山玩水,对大自然流露出了独特的情感,就像《世说·言语》中说的那样:“非唯使人情开涤,亦觉日月清朗。”此外,魏晋名士都坚持气节,在司马家的政治高压下,很多名士宁愿隐居山林,也不愿入朝为官。比如在《世说·栖逸》中就有写道:“嵇康游于汲郡山,遇道士孙登,遂与...
本文出自2023年5月12日新京报书评周刊专题《世说》中的B07。任诞:千里一曲 任诞是行为放纵,不拘礼法。《世说新语》“任诞门”第一条,就报了竹林七贤的名号。不过,七贤里任诞的阮籍、嵇康,都是官场的小角色;地位崇显的山涛、王戎,其实却并不很任诞,看起来还比较正常。周顗这样的高官却这么任诞,就比较刺眼...
《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世说新语的故事,欢迎阅读。 世说新语的故事 1 1.为友舍命的荀巨伯 荀巨伯从远方来探视生病的朋友,恰逢胡贼围攻这座城池。朋友对荀巨伯说...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著的我国最早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原称《世说》,唐代改称《世说新书》,五代以后改为《世说新语》。 该书共三卷,依内容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等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了自...
此文可说是第一篇现代意义上的“世说学”论文,其对于《世说》研究贡献有三。其一,精准分析了《世说》一类“记人间事者”的笔记小说,何以会在魏晋风行的深层原因。其开篇即道:汉末士流,已重品目,声名成毁,决于片言,魏晋以来,乃弥以标格语言相尚,惟吐属则流于玄虚,举止则故为疏放,与汉之惟俊伟坚卓...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还有处有作无,在这真假有无之间,写尽了一段世事沧桑。睁开眼时,纸端皆是江河旷远,人间高蹈;闭起眼时,却只望见世间多少暗涌。本文为《世说》专题第四篇。陈仲弓为太丘长,有劫贼杀财主,主者捕之。未至发所,道闻民有在草不起子者,回车往治之。主簿曰:“贼大,宜先按讨。”...
因此我们推出了《你真能读明白的世说新语》。本书在内容设置上,除普及本常见的注释、译文外,还设置了题解、评鉴版块,对各条中涉及人物加以品评剖析,补充相关事件背景,解读相关思想理论,并对当时文化现象加以分析,还有对故事真伪、特殊语词的考证等等,帮助读者真正读明白《世说》。
刘勃:文人喜欢《世说》是必然的。唐宋以后,随着皇权扩张,科举制度成熟,文化教育普及,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大大增强,魏晋那样的名士失去了社会基础,而社会上的读书人却数量激增。《世说》里的文化资源,和后世文人是共享的;《世说》里的名士特有的社会保障,是后世文人没有的;而《世说》名士不必介怀的体制约束,...
所谓“世说”,就是世间各种道理的解说,通过讲故事而说道理称为“说”,这样的“说”,又通常包括言与行两方面。《世说》分为36门,1100多条,大约8万字,所记主要是东汉晚期、三国、两晋时期贵族名士、雅道风流的特言独行、逸闻趣事。古往今来,《世说新语》获得的评价极高。明朝的王世贞推崇:“正史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