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K-STAT-IRF1通路的完整性也与α-PD-1/PD-L1治疗的反应有关。α-PD-1/PD-L1治疗在JAK1和JAK2突变的肿瘤中效果有限。据推测,这些肿瘤可能不依赖PD-1/PD-L1途径逃避免疫监视。 除IFN-γ外,IFN-α、IFN-β、IL-6等炎症刺激也能诱导PD-L1的表达。然而,IFN-α和IFN-β对PD-L2调节的影响比PD-L1调节更...
已有报导显示GBM组织表达PD-L1,为胶质瘤免疫检查点PD-1/PD-L1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1】。针对PD-1/PD-L1靶点的一系列临床研究也显示单抗治疗对复发GBM的临床获益有限,但仍是有希望的方向【2】。研究PD-L1在肿瘤细胞中的调控机制对提高PD-1/PD-L1的治疗效果和改善耐药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胶质瘤细胞表面PD-L1...
该研究揭示了PD-L1负调控抗真菌免疫的新机制,发现真菌β-葡聚糖通过Dectin-1受体激活中性粒细胞PD-L1的表达,PD-L1入核调控趋化因子CXCL1和CXCL2的转录和分泌,抑制骨髓中性粒细胞向感染脏器的迁移,发挥负调控抗真菌免疫的作用,并发现含...
PD-L1在不同TP53状态肿瘤中的双向调控机制可能有助于指导临床免疫治疗的精准应用,以改善HCC患者的预后。研究结论 03 综上所述,在 TP53 野生型 HCC 细胞中,mTORC1 抑制促进 PD-L1 表达,而在具有 p53 LoF 的 HCC 细胞中,mTORC1 抑制促进 PD-L1 降解。从机制上讲,mTORC1 抑制削弱了 p53 和 E2F1 之间...
所以,系统地揭示调控PD-L1表达水平的分子机制有助于进一步寻找提高临床疗效的策略。 该研究鉴定了一个新的PD-L1的正向调控因子去泛素化酶OTUB1,揭示了OTUB1 通过维持PD-L1蛋白的稳定性来调控肿瘤免疫的分子机制。OTUB1与PD-L1的胞内区段(ICD)特异性结合,依赖于其去泛素化酶的活性直接去除PD-L1Lys-48连接的多...
PD-L1的存在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来减轻血管损伤对内膜的进一步伤害并促进内膜的修复和再生。深入研究PD-L1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在新生内膜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血管损伤修复的过程,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总的来说,PD-L1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
分子动态模拟进一步确认了PD-L1-TC可以稳定地与两分子胆固醇结合。 功能实验表明,去除胆固醇和突变胆固醇的结合位点都会导致PD-L1更容易降解,细胞中PD-L1的水平下降。该发现提出了一个新的调控PD-L1稳定性的分子机制,为以PD-L1为靶点的相关肿瘤免疫疗法提供了新思路。
该研究在 PD-L1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层面做出了新颖而细致的发现,并利用单细胞水平的先进分析方法从肿瘤细胞免疫的角度阐述了肿瘤内源蛋白 ITCH通过调节细胞表面 PD-L1 表达量从而调控肿瘤微环境及治疗抗性的机制,并且根据此机制获得了可增强 MAPK 靶向治疗效果的潜在联用药物,在 PD-L1 的表达调控及黑色素瘤靶向治疗...
研究发现,酸性磷脂对PD-L1胞质域(PD-L1-CD)的上膜起着重要调控作用,二甲双胍可以竞争性地使PD-L1-CD从膜上解离下来,并进一步影响PD-L1的稳定性。该研究拓展了对于二甲双胍抗肿瘤分子机制的理解。细胞程序化死亡配体1(PD-L1)是在肿瘤细胞表面上高表达的配体分子,与T细胞表面细胞程序化死亡受体-1(PD-1...
PD-L1是肿瘤细胞中高表达的配体分子,可以传导抑制性的信号。近期,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科研团队针对肿瘤细胞中高水平的胆固醇和高表达的PD-L1展开研究,提出了胆固醇调控PD-L1稳定性的分子机制。相关成果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论文的标题为“Regulation of PD-L1 through direct binding o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