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模拟体外抗PD-1治疗,团队富集了CT26荷瘤小鼠的CD8+ TILs,并在Fn CM或FNO271突变体Fn CM中共培养,无论是否含有抗PD-1。团队研究结果证实,WT Fn CM增强了抗PD-1抑制PD-1在CD8+ T细胞上表达的作用,导致协同诱导细胞毒性标志物(GZMB和IFN-γ),而FNO271突变体Fn则无效。以上数据证实,Fn的CD8+ T细胞...
最终找出了一种可预测抗PD-1治疗效果的生物标志物——Ly6E,它表达于中性粒细胞的表面,由干扰素(IFN)激活而上调表达。 Ly6E作为标志物,可能为免疫治疗导致IFN下游反应的无功能副产物,也可能参与反应并构建对抗PD-1治疗的敏感性。Ly6E到底是以上哪种情况呢? 使用IFN-α/γ混合刺激GR1+细胞后,获得体外人工Ly6E高...
随后,作者在一个全新的验证集(PUCH队列)中测试了IFN-γ/IMS比值模型的预测能力,该数据集由55名接受抗PD-1抗体单药治疗的黑色素瘤患者组成,最终得到的AUC为0.81,模型使用产生最大约登指数的阈值将患者分为预测应答者(n = 29)和预测非应答...
新冠病人PD-1阳性CD8T细胞IFN-γ分泌能力更强 随着PD-1/PD-L1抗体药物的大卖,我们熟知PD-1是T细胞耗竭(Exhaustion)的标志。 在SARS-CoV-2,PD-1多数直接用来做T细胞衰竭的标志物,评价病人的免疫状态。 PD-1在新冠病人CD4+,CD8+T细胞...
PD-L1也可能通过依赖STAT3/caspase-7的途径向肿瘤细胞传递抑制性信号,从而减弱IFN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而保守的RMLDVEKC基序是减弱IFN毒性所需的,DTSSK基序则发挥着PD-L1功能负调节因子的作用。抑制PD-L1表达或用PD-1抗体处理有望使癌细胞对IFN细胞毒性变得敏感(图4)。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复旦大学朱棣研究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泱副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Cancer Discovery(IF=39.397)发表研究,探讨了在HCC治疗中IFNα提高PD-1抗体诱导的免疫应答的机制,证实IFNα可通过糖代谢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激活免疫应答,克服ICB耐药,并提出两者联合治疗肝癌的新策略。提示IFNα...
HIV 感染患者的 TNF-α、IL-2、穿孔素和颗粒酶 B 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D-1 高表达组的 IFN-γ 水平也明显降低,这表明 PD-1 表达与 T 细胞免疫功能相关。 PD-1 对 MAPK/NF-κB 通路的调节: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IV 感染组、PD-1 低表达组、PD-1 高表达组和 ART 治疗组中 pMEK1/2、p-p38 ...
IFN是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基因工程产品,目前IFN-α、IFN-β、IFN-γ都有基因工程产物,40多个国家使用干扰素制剂,治疗30多种疾病,但主要用于临床肿瘤、病毒性感染等治疗。IFN-α与PD-1抗体联用治疗HCC 已有研究证实IFN-α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用药的潜在抗肿瘤价值, 在Cancer Discovery期刊上发表了一篇研究,...
肝细胞癌(HCC)患者对抗PD-1治疗反应平平,而联合IFNα和抗PD-1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在不可切除HCC患者中可增强抗肿瘤疗效。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团队在Cancer Discovery(IF=39.397)发表研究,显示IFNα和抗PD-1具有协同作用,并揭秘背后机制,证实IFNα和抗PD-1同时治疗是HCC患者有效的新型联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