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出LK-99的韩国研究人员说,这种材料是世界上第一个室温超导体。连日来,不少专家对LK-99进行复现实验。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心(ICQM)和国科大等单位发布的一篇论文表明:合成出来的与韩国团队论文主成分一致的LK-99材料,不具备超导性。另外,美国马里兰大学凝聚态物质理论中心(CMTC)也转发了最新的研究,称...
并于8月9日提交的一篇预印本论文称,研究团队合成了LK-99样品,呈透明状,分析结果表明,该LK-99样品没有表现出高温超导性;铜的替代在热力学上是非常不利的;LK-99更有可能是磁体,而不是室温常压超导体。
近日,《自然》发文报道:《lk-99不是室温超导体——科学侦探如何解开这个谜团》。该文由曾在费米实验室工作的科学作家dan garisto撰写,系统梳理了近期关于室温超导反转事件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材料中的杂质——特别是硫化铜,是其电阻率急剧下降和磁铁上部分悬浮显示的原因,其特性类似于超导体所表现出的特性。
新华社首尔8月3日电(记者陆睿)近期韩国一研究团队声称成功合成室温超导材料“LK-99”。但据韩联社3日报道,韩国超导和低温学会“LK-99”验证委员会表示,与“LK-99”相关的影像和论文中展示的这一材料的特征并不符合迈斯纳效应,不足以证明“LK-99”是室温超导体。迈斯纳效应是超导体从一般状态相变至超导态的...
韩国超导低温学会于8月2日宣布成立“LK-99 验证委员会”,检验“室温常压超导体LK-99”的真实性。超导体又称超导材料,指在特定温度下电阻为零的导体,拥有零电阻、完全抗磁性等特征,广泛应用于储能、磁悬浮列车、电力输送、核磁共振等领域。迈斯纳效应是超导体从一般状态相变至超导态的过程中对磁场的排斥现象,该...
在全球多地研究机构针对韩国研究者所谓室温超导体LK-99的复现实验均告失败后,韩国本土超导研究机构对该项目就行了审查,最终得出结论,从存档论文和视频证据看,无法认定LK-99为室温超导体。据多家韩媒报道,由韩国超导学会组建的“LK-99 验证委员会”表示,从arXiv上发表的论文数据(未经同行评审)、相关视频来看...
最终他们确定,分离了杂质的LK-99不是超导体,而是一种电阻高达百万欧姆的绝缘体——这个电阻过高,无法进行标准的电导率试验,它表现出很小的铁磁性和抗磁性,还不足以实现部分悬浮。▲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固态研究所合成的LK-99纯晶体。来源:Pascal Puphal 计算草率发文心切,乌龙炒作敲响科研警钟 关于室温超导材料的...
8月3日凌晨,东南大学科研团队首次宣布测到LK-99样品零电阻的实验结果,但并非在室温下,而是在110K(-163.15℃,-273.15℃=0K)时,且没有抗磁性。换句话说,该LK-99样品不是室温超导体,也不是其他超导体。LK-99凉了?8月3日,有正在进行重复实验的研究者向澎湃科技表示,“目前对该材料还没有100%...
7月底,韩国一家初创公司在其未经同行评审的预印本论文中称,一种名为“LK-99”的铜、铅、磷和氧的化合物可以实现室温超导。这一消息迅速引发物理学界和产业界的关注,多国科学家纷纷尝试复制LK-99。日前,《自然》(《Nature》)杂志的一篇报道总结了国际上不同实验室的重复实验结果,指出LK-99不是室温超导体,并解...
这个结论打破了对于LK-99是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的希望。此次事件的起因是Cu2S的一级结构相变被误认为超导转变,之后众多团队合作使其在短时间内得到澄清,这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去伪才能存真,可以避免在错误的方向上浪费资源和精力,让科学研究保持在重要的方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