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团队确认:韩国团队的LK-99不是室温超导体!美国研究人员:是劣质材料,电阻非常高 开发出LK-99的韩国研究人员说,这种材料是世界上第一个室温超导体。连日来,不少专家对LK-99进行复现实验。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心(ICQM)和国科大等单位发布的一篇论文表明:合成出来的与韩国团队论文主成分一致的LK-99材料...
"我们的立场没有改变,目前的数据不足以证明LK-99是室温超导体。"值得指出的是,上述的验证是在未接触LK-99样品的情况下进行的。验证委员会已经要求韩国量子能源研究所团队提供LK-99样品,但该团队表示,由于其提交的论文正在审核中,暂时无法提供样品,需要等到审核完成,据悉可能需要2-4周的时间。受访的验证委员...
据韩联社8月3日消息,韩国超导低温学会当天应询表示韩国量子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团队所合成的“LK-99”并非常温超导体,因为它并没有表现出超导体的特征。8月2日,韩国超导低温学会宣布组成专家验证委员会对该物质进行科学研判。报道称,该委员会解释称,超导现象意味着特定物质会消除电阻,并产生控出内部磁场的“负效应...
近日,常温超导成为科技圈最热的话题。前不久,韩国团队论文称发现了全球首个室温超导体“LK-99”,引发全球关注。随后该团队表示,论文存在缺陷,系团队中的一名成员擅自发布,目前团队已要求撤下。据财联社援引韩联社报道,8月3日,韩国超导低温学会应询表示,韩国量子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团队所合成的“LK-99”并非常温...
“LK-99不能被证明为室温超导体。”据韩联社,8月3日,韩国超导低温学会验证委员会就此前韩国量子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团队所合成的LK-99做出了以上结论。该委员会称,LK-99在相关的视频和论文中展现出的抗磁性表现,与超导体的特征——迈斯纳效应有不同之处。“例如,在韩国量子能源研究中心3月公开的视频中,LK-...
日前,《自然》(《Nature》)杂志的一篇报道总结了国际上不同实验室的重复实验结果,指出LK-99不是室温超导体,并解释了这种材料出现类似超导行为的原因。名噪一时的LK-99终于尘埃落定,被认定为乌龙事件。室温超导一直是物理学家们期待抵达的高峰。在探索室温超导的百余年中,LK-99不是第一种被宣称实现室温超导...
“这并不是说不存在迈斯纳效应,迈斯纳效应是超导体的特征之一,是由‘库珀对’(Cooper pair,指电子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状态)引起的,Lk-99确实形成了库珀对,但数量很少。”权永万补充说。其次,关于核查委员会称原论文中LK-99的电阻率并非零,而是比室温下铜的电阻率(10的负6平方欧姆厘米)要大得多,权永...
科学侦探们发现了LK-99不是超导体的证据——导致样品电阻率急剧下降和磁铁部分悬浮的原因,是由于材料中的杂质,尤其是硫化亚铜。这一结论彻底打破了LK-99作为「史上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的希望。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凝聚态实验家Inna Vishik说,「我认为,这件事已经划上句号,可以到此为止了。」LK-99风波始于7...
8月9日,普林斯顿大学等机构联合发布的论文称,LK-99更有可能是磁体,而不是室温常压超导体。在乔梁看来,国内外高质量的复现研究成果已经陆续涌现,真相已无限逼近,“很快就会‘破案’了”。可能性仍在 8月16日,自然杂志官网发布文章《LK-99不是超导体》,让LK-99的置信度迎来新低。不过,北京科技大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