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9日电近日引起科学界轰动的一大新闻,是韩国科研团队宣称合成了一种名为“LK-99”的室温超导材料。7月22日,韩国量子能源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预印本网站arXiv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合成的“LK-99”材料具备超导性,超导临界温度在127摄氏度左右,而且在常压下就具备超导性。“LK-99”是一种改性铅...
韩国研究团队打造的LK-99材料,让室温超导的概念又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然而,在后续其他科学家的复现工作中,不管是实验还是理论计算,论文结果都大相径庭,有的论文给出了支持超导的几项证据,有的认为只是普通磁性材料,甚至是杂质的假信号。最终,经过数十次的重复,许多专家确信LK-99并不是室温超导体。室温超导...
据界面新闻统计,目前中国已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上海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研究团队已经完成了复现实验,虽然实验结果存在差异,但均未证实LK-99为室温超导体。目前公布的各项实验结果中,都只呈现了某一种特性,比如华中科技大学的视频展示的,是LK-99的抗磁性,但并未观测到零电阻属性...
并于8月9日提交的一篇预印本论文称,研究团队合成了LK-99样品,呈透明状,分析结果表明,该LK-99样品没有表现出高温超导性;铜的替代在热力学上是非常不利的;LK-99更有可能是磁体,而不是室温常压超导体。
8月9日,普林斯顿大学等机构联合发布的论文称,LK-99更有可能是磁体,而不是室温常压超导体。在乔梁看来,国内外高质量的复现研究成果已经陆续涌现,真相已无限逼近,“很快就会‘破案’了”。可能性仍在 8月16日,自然杂志官网发布文章《LK-99不是超导体》,让LK-99的置信度迎来新低。不过,北京科技大学研究...
近日,《自然》发文报道:《lk-99不是室温超导体——科学侦探如何解开这个谜团》。该文由曾在费米实验室工作的科学作家dan garisto撰写,系统梳理了近期关于室温超导反转事件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材料中的杂质——特别是硫化铜,是其电阻率急剧下降和磁铁上部分悬浮显示的原因,其特性类似于超导体所表现出的特性...
北科大团队的一篇文论8月11日在arXiv上线,作者陈宁教授等人认为,不同的铜氧体系高温超导体具有不同的Cu-O耦合强度,它与超导温度存在线性关系。根据这个规律,LK-99的电子结构特点支持室温下的存在超导性的可能。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2308.06349 而且陈教授认为,即使最后LK-99被证实不具有室温超导...
新华社首尔8月3日电(记者陆睿)近期韩国一研究团队声称成功合成室温超导材料“LK-99”。但据韩联社3日报道,韩国超导和低温学会“LK-99”验证委员会表示,与“LK-99”相关的影像和论文中展示的这一材料的特征并不符合迈斯纳效应,不足以证明“LK-99”是室温超导体。迈斯纳效应是超导体从一般状态相变至超导态的...
据财联社援引韩联社报道,8月3日,韩国超导低温学会当天应询表示,韩国量子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团队所合成的“LK-99”并非常温超导体,因为它并没有表现出超导体的特征。近日,曲阜师范大学复现韩国室温超导体实验结果公布:无零电阻特性;东南大学常压观测到LK-99材料零电阻,但未测到完全抗磁性。对此,北京高压科学研究...
韩国超导低温学会于8月2日宣布成立“LK-99 验证委员会”,检验“室温常压超导体LK-99”的真实性。超导体又称超导材料,指在特定温度下电阻为零的导体,拥有零电阻、完全抗磁性等特征,广泛应用于储能、磁悬浮列车、电力输送、核磁共振等领域。迈斯纳效应是超导体从一般状态相变至超导态的过程中对磁场的排斥现象,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