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美国马里兰大学凝聚态物质理论中心(CMTC)也转发了最新的研究,称LK-99不是超导体,甚至在室温(或极低温度)下也不是。它只是一种电阻非常高的劣质材料。北大最新研究:不是超导体 8月8日,来自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的研究团队在预印本网站arXiv提交的论文显示,其团队合成的LK-99样品没有表现出超导性...
并于8月9日提交的一篇预印本论文称,研究团队合成了LK-99样品,呈透明状,分析结果表明,该LK-99样品没有表现出高温超导性;铜的替代在热力学上是非常不利的;LK-99更有可能是磁体,而不是室温常压超导体。
近日,《自然》发文报道:《lk-99不是室温超导体——科学侦探如何解开这个谜团》。该文由曾在费米实验室工作的科学作家dan garisto撰写,系统梳理了近期关于室温超导反转事件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材料中的杂质——特别是硫化铜,是其电阻率急剧下降和磁铁上部分悬浮显示的原因,其特性类似于超导体所表现出的特性。
名噪一时的LK-99终于尘埃落定,被认定为乌龙事件。 室温超导一直是物理学家们期待抵达的高峰。在探索室温超导的百余年中,LK-99不是第一种被宣称实现室温超导的材料,也不是第一种在后续验证中陷入争议的材料。事实上,很多所谓的“室温超导体”最后都无法定论,物理学家们将其类比为不明飞行物UFO,称其为“不明超...
"我们的立场没有改变,目前的数据不足以证明LK-99是室温超导体。"值得指出的是,上述的验证是在未接触LK-99样品的情况下进行的。验证委员会已经要求韩国量子能源研究所团队提供LK-99样品,但该团队表示,由于其提交的论文正在审核中,暂时无法提供样品,需要等到审核完成,据悉可能需要2-4周的时间。受访的验证委员...
与超导无关,LK-99竟是百万欧姆电阻绝缘体 此次LK-99乌龙事件始于7月底。当时,由首尔初创公司量子能源研究中心的一个科研团队发布了预印本论文,称LK-99是一种在常压和至少127℃(400K)温度下的超导体。这一消息立刻引发全球极大关注,不少科研小组尝试复现实验。因为之前所有经证实的超导体,都只能在极端高温和...
韩国超导低温学会于8月2日宣布成立“LK-99 验证委员会”,检验“室温常压超导体LK-99”的真实性。超导体又称超导材料,指在特定温度下电阻为零的导体,拥有零电阻、完全抗磁性等特征,广泛应用于储能、磁悬浮列车、电力输送、核磁共振等领域。迈斯纳效应是超导体从一般状态相变至超导态的过程中对磁场的排斥现象,该...
新华社首尔8月3日电(记者陆睿)近期韩国一研究团队声称成功合成室温超导材料“LK-99”。但据韩联社3日报道,韩国超导和低温学会“LK-99”验证委员会表示,与“LK-99”相关的影像和论文中展示的这一材料的特征并不符合迈斯纳效应,不足以证明“LK-99”是室温超导体。迈斯纳效应是超导体从一般状态相变至超导态的...
这次的LK-99乌龙事件始于7月底——当时,由首尔初创公司量子能源研究中心(Quantum Energy Research Centre)的Sukbae Lee和Ji-Hoon Kim领导的团队发布了预印本论文[1,2],称LK-99是一种在常压和至少127 ºC(400开尔文)温度下的超导体。之前所有经证实的超导体只能在极端温度和压强下运作。
通过理论模拟的方法,他们研究并分析了 LK-99 的电子结构特征,推断未掺杂的 LK-99 的基态很可能是(顺磁)莫特绝缘体。当 LK-99 被电子或者空穴掺杂的情况下,可能表现出超导态。目前已有的实验中观测到的悬浮性,很大可能是来源于样品的超导态。这种在实验中难以细微调控的掺杂效应及其带来的影响,或许也能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