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线病毒载量中等(≥5.00且<8.00log10IU/mL)的患者治疗期间HCC风险比基线病毒载量高(≥8.00log10IU/mL)的患者高4-8倍,P<0.01(表1)。相比之下,基线ALT水平更高(≥正常上限的2倍)与HCC风险无显著相关性(表1)。 当基线HBV病毒载量降至8.00log1...
单因素分析显示,HCC家族史与CHB患者HCC风险增加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HCC家族史是HC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R=4.297;95% CI:1.439–12.83;P=0.009)。此外,在进一步将患者按照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进行分层后,研究人员发现,在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n=457),HCC家族史依然是HC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R=6.257;95% CI:...
1、HCC常见的基因组畸变与HBV整合 使用全基因组测序(WGS)分析HCC患者的肿瘤DNA样本(n=100),鉴定出其中的小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SVs)。在62%的病例中,证实了TP53中的突变和SVs,TP53是突变频率最高的基因。同时,热点突变(C228T和C250T)也积累在TERT启动子(n=21)上。此外,AXIN1(n=31)、CTNNB1...
HBV相关HCC患者抗病毒治疗是延缓疾病进展、防止HCC复发并延长总体生存期的重要环节。HCC复发分为早期(术后2年内)或晚期复发(术后2年后)。早期复发多由原发灶转移所致,侵袭性肿瘤的血管浸润导致肝内复发或肝癌切除术中肿瘤转移。晚期复发多因肝硬化基础上新发肿瘤所致。HBV DNA的活跃复制被认为是HCC复发的独立危险因...
在针对HCC的综合治疗基础上,通过抗病毒治疗将HBV的复制抑制至最低水平,旨在减少HCC的复发,减少HBV的再激活,控制疾病进展,改善生命质量,延长生存期。抗HBV药物目前有两类,即干扰素(IFN)和核苷(酸)类似物(NA): IFN除了抗病毒作用外,还有免疫调节,抑制细胞增殖和抗肿瘤的作用...
1.HBV感染患者需每6个月检查一次血清AFP水平作为日常HCC筛查;2.年龄在40岁以上的免疫耐受期HBV感染者需行常规HCC筛查;3.HCC常规筛查的方案为每6个月检查一次腹部超声±AFP;4.AFP达到6ng/ml的患者,由于较为接近AFP正常上限,需进一步行三期CT扫描(平扫图像、肝动脉和门静脉期的多期成像)以排除HCC。单独检测...
原发性肝癌(PLC)是目前我国第四位的常见恶性肿瘤及第二位的肿瘤致死病因,其中85%-90%为肝细胞癌(HCC),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HCC约占80%。 除此之外,原发性肝癌的治疗还包括局部消融治疗、TACE、放射治疗、全身治疗等多种手段。近年来随着对原发性HCC认识的逐渐提高和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以手术切除为...
乙肝未探索领域,整合促HCC发展,不要小看HBV细胞整合能力 HBV整合数据的获取,在过去数十年中也有进展。以往主要是通过不敏感的Southern blot杂交技术发展为基于PCR方法,近年来又发展到高通量测序技术,它已经能够对HBV整合事件以及其潜在临床价值进行精细检测。小番健康认为,要想深入地了解HBVDNA整合领域,必然先要...
HBV DNA水平是HBV相关HCC的重要危险因素。慢性HBV感染自然史人群,血清HBV DNA水平与HCC发生风险显著相关,且呈剂量效应。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可显著降低HCC发生风险(拉米夫定组:3.9% vs 安慰剂组:7.4%)[1]。那么,HBV RNA是否与HBV相关HCC的发生发展相关呢?近期一项研究[2]显示,血清HBV RNA水平较高(>2....
HCV导致HCC的机制 HCV是一种嗜肝、正链RNA病毒,具有高度的序列异质性。作为一种RNA病毒,HCV不能整合到基因组中,与周围的非肿瘤肝细胞相比,HCV不感染HCC肿瘤细胞,支持HCV不是直接致癌的结论。HCV感染可能通过一种旁观者机制产生一种致瘤环境,促进未感染肝细胞的细胞转化,如与Fusobacterium nucleatum核梭杆菌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