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一个假正(False positive)的问答示例。在第四步中,GPT-4 错误地声称该序列每 12 个项重复一次,而实际上是每 10 个项重复一次。这种计数错误偶尔会愚弄奖励模型。论文作者之一、OpenAI Alignment 团队负责人 Jan Leike 表示,「使用 LLM 做数学题的真正有趣结果是:监督每一步比只检查答案更有效。」英伟...
在第四步中,GPT-4 错误地声称该序列每 12 个项重复一次,而实际上是每 10 个项重复一次。这种计数错误偶尔会愚弄奖励模型。 论文作者之一、OpenAI Alignment 团队负责人 Jan Leike 表示,「使用 LLM 做数学题的真正有趣结果是:监督每一步比只检查答案更有效。」 英伟达 AI 科学家 Jim Fan 认为,「这篇论文的...
在第四步中,GPT-4 错误地声称该序列每 12 个项重复一次,而实际上是每 10 个项重复一次。这种计数错误偶尔会愚弄奖励模型。 论文作者之一、OpenAI Alignment 团队负责人 Jan Leike 表示,「使用 LLM 做数学题的真正有趣结果是:监督每一步比只检查答案更有效。」 英伟达 AI 科学家 Jim Fan 认为,「这篇论文的...
按照这种提示方法,陶哲轩在 GPT-4 的帮助下成功解决了一个数学证明题(GPT4 提出了 8 种方法,其中 1 种成功解决了问题)。 陶哲轩利用 GPT-4 解决的问题。 陶哲轩为了解决上述证明题提供给 GPT-4 的 Prompt:“你好,我是一名数学教授,...
再看一个假正(False positive)的问答示例。在第四步中,GPT-4 错误地声称该序列每 12 个项重复一次,而实际上是每 10 个项重复一次。这种计数错误偶尔会愚弄奖励模型。 论文作者之一、OpenAI Alignment 团队负责人 Jan Leike 表示,「使...
就连天才数学家陶哲轩也上手ChatGPT了。3月5日,陶哲轩在网上称自己决定尝试以不同的方式将AI工具纳入我的工作流程。其中就包括GPT-4、DeepL等工具。在此期间,ChatGPT隐藏功能都被他挖掘了出来,比如寻找公式、解析代码格式的文档、改写论文语句等等。比如,ChatGPT有时可以在数学中做一个半成品的语义检索,也就是...
再看一个假正(False positive)的问答示例。在第四步中,GPT-4 错误地声称该序列每 12 个项重复一次,而实际上是每 10 个项重复一次。这种计数错误偶尔会愚弄奖励模型。 论文作者之一、OpenAI Alignment 团队负责人 Jan Leike 表示,「使用LLM做数学题的真正有趣结果是:监督每一步比只检查答案更有效。」 ...
再看一个假正(False positive)的问答示例。在第四步中,GPT-4 错误地声称该序列每 12 个项重复一次,而实际上是每 10 个项重复一次。这种计数错误偶尔会愚弄奖励模型。 论文作者之一、OpenAI Alignment 团队负责人 Jan Leike 表示,「使用 LLM 做数学题的真正有趣结果是:监督每一步比只检查答案更有效。」 ...
再看一个假正(False positive)的问答示例。在第四步中,GPT-4 错误地声称该序列每 12 个项重复一次,而实际上是每 10 个项重复一次。这种计数错误偶尔会愚弄奖励模型。 论文作者之一、OpenAI Alignment 团队负责人 Jan Leike 表示,「使用 LLM 做数学题的真正有趣结果是:监督每一步比只检查答案更有效。」 ...
再看一个假正(False positive)的问答示例。在第四步中,GPT-4 错误地声称该序列每 12 个项重复一次,而实际上是每 10 个项重复一次。这种计数错误偶尔会愚弄奖励模型。 论文作者之一、OpenAI Alignment 团队负责人 Jan Leike 表示,「使用 LLM 做数学题的真正有趣结果是:监督每一步比只检查答案更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