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BCL的分子发病机制主要涉及BCL6,BCL2和MYC的重排,最终导致生发中心细胞或B细胞起源的恶性克隆性的转化和扩增。基因表达分子分析将DLBCL分为3个主要亚型 - 生发中心B(GCB)DLBCL,活化的B细胞样(ABC)DLBCL和原发性纵隔B细胞淋巴瘤(PMBL)。 图5 在癌症数据库的体细...
1. 未指定的DLBCL (NOS):这是DLBCL最常见的形式,未归因于任何特定亚型。2. GCB( germinal center B cell-like )型:GCB型与生发中心B细胞有关,表达生发中心相关的基因,预后相对较好。3. ABC( activated B cell-like )型:ABC型与活化的B细胞有关,表达活化的基因,预后相对较差。4. T细胞/富含组织...
ABC亚型的DLBCL患者预后较差,3年无进展生存率(PFS)约为40%~50%,而GCB亚型3年PFS约为75%。DLBCL的ABC亚型是以慢性B细胞受体信号传导(BCR)和核因子κB激活为特征,而GCB亚型表达的基因是生发中心B细胞中常见的基因,包括BCL6和EZH2。上述...
MCD和N1以ABC为主,EZB主要为GCB型,BN2则为未分类亚型。而随后两年该团队对这一分型系统进行了完善,将DLBCL分为更加细分的7大分类,新增了A53(TP53突变为主要特征)和ST2(以SGK1和TET2突变为特征、另一组GCB表型为主的肿瘤)两个亚型,以及将EZB亚型细分为EZB‑MYC+(伴MYC重排)和EZB‑MYC-(不伴MYC重排)两个...
DLBCL的ABC亚型是以慢性B细胞受体信号传导(BCR)和核因子κB激活为特征,而GCB亚型表达的基因是生发中心B细胞中常见的基因,包括BCL6和EZH2。上述表型的差异,使得靶向药物可能对某一种亚型的活性较高。临床广泛采用基于免疫组化的方法(如Hans方法)将病例分类为GCB和非GCB(非GCB包含ABC亚型和大多数无法分类的病例),仅...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异质性以生发中心B细胞样 (GCB) 和活化B细胞样 (ABC) 等关键亚型为特征,给治疗带来了重大挑战。诺为泰发布的最新分析报告突出了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复杂性,并强调了该侵袭性疾病治疗策略所不断取得的进步。 关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试验的重要见解...
DLBCL最初被分为三个亚型:ABC(activated B cell-like)、GCB(germinal center B cell-like)和Unclassified【1-2】。随着细胞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DLBCL亚型得到了进一步细分,目前至少有7种遗传亚型被确认。在新的分型中,ABC DLBCL包含MCD(MYD88L265P和/或CD79B突变)、BN2(BCL6易位和/或NOTCH2突变)、N1...
DLBCL-COO亚型是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采用标准R-CHOP治疗方案,GCB型和ABC型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0%和51%[3]。GCB型预后显著优于ABC型。因此,国内外淋巴瘤指南(NCCN指南、CSCO指南等)均要求对DLBCL进行分子分型,临床医生可根据DLBCL不同COO亚型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全基因组表达谱分析是DLBCL分子分型的...
NF-κB活化有关;BN2 样亚型在 ABC-DLBCL 中表现出良好的结局,并以NF-κB活化为特征;N1 样和 EZB 样亚型分别以 ABC-DLBCL 和GCB-DLBCL 为主;EZB样MYC+亚型的特征是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而 EZB样MYC-亚型的特征是 NOTCH 激活;ST2 样亚型在 GCB-DLBCL 中表现出良好的结局,并具有 stromal-1 调节的特征。